2004年以來,世界風電產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擴大。首先是印度風電發展速度加快,2004年超過丹麥成為世界第四風電大國,此后是美國風電發展復蘇,連續三年風電裝機超過200萬千瓦,第三是我國在2005年增速超過60的基礎上,2006年完成吊裝130萬千瓦,年增長速度超過了100.盡管美國、印度和中國的風電發展加速,但是,歐洲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風電市場和設備供應商。2006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7400萬千瓦,其中歐盟25國總量為4855萬千瓦,占65.在全球風電制造業中,歐洲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在2006年全球已安裝的風機中,歐洲企業生產的產品份額占85,在2006年當年新增份額中仍占據75.風電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系統設計、零部件加工、風電施工、冶金建材、保險、金融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歐洲重要的高新技術和產業。歐洲本土不僅產生了維斯塔斯、歌美颯、西門子、安納康等一批世界一流風電制造企業,還吸引了美國的GE、印度的蘇司蘭等世界大型風機制造商在歐洲安家。目前,歐洲還是世界各國風電制造企業的重要技術供應商和世界風機雙饋齒輪驅動技術、無齒輪直驅技術和混合驅動技術等三大技術流派的策源地,這些技術都是首先在歐洲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現在,向世界各地輸出技術已經成為歐洲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國30多家風電制造企業的原始技術均來自歐洲。此外,歐洲還產生了一批世界級的風電開發商,例如英國的RES、西班牙的安迅能、丹麥的DONG能源公司、愛爾蘭的安翠電力等,都是在世界范圍內從事項目開發的風電開發商。RES在美國和法國的風電開發中具有重要影響;DONG能源公司在世界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中占50以上;安迅能和安翠電力公司等不僅在歐洲風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開始進入我國風電市場。歐洲在世界風電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4 政府支持仍然是歐洲風電發展的主要動力
目前,在考慮成本下降、資源條件較好、外部環境成本和碳稅的情況下,風電基本上可以與煤電、油電相競爭,但是由于其具有間歇性等技術問題,風電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協調,需要電網企業的配合,放開對風電上網的限制,這樣才能加快風電發展。歐盟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保障能源安全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和措施,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2007年2月,歐盟首腦會議調整了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在整個歐盟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例達到20,生物液體燃料開發利用總量在液體燃料消費總量中不少于10,同時要求各國及其產業協會明確具體發展目標。其中,風電發展目標為,到2010年和2020年風電裝機分別達到8000萬千瓦和1.8億千瓦,發電量分別達到1940億和4300億千瓦時,2020年風電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要超過水電和核電,成為第二大發電電源。歐盟各國政府還通過強制上網、價格激勵(固定電價制度)、稅收優惠(對常規能源征收能源稅和碳稅等)、投資補貼和出口信貸等措施和辦法支持風電產業的發展。歐盟各國還在電網建設、電力市場、風能資源普查等方面通力合作,例如丹麥風電的多余電量可以輸往德國、挪威和波蘭,同時三國的電網也為丹麥的風電提供備用電源。為了發展海上風電,歐盟決定建設環大西洋歐洲沿岸的海底電纜網,為海上風電的輸送和調度提供基礎條件和保障設施,這一項目現已經進入勘探設計階段。在風能資源普查方面,歐盟繪制了統一的風能資源圖,結合海上風電開發,現開始繪制海上風能資源圖,這些措施為風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本的數據支持。歐盟每年提供大約3億歐元的研發經費支持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同時歐盟成員國也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風電技術的研發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