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99国产精品免费-久久999精品-久久99爱视频-久久99操-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產業政策 > 廣東肇慶市:全面摸查并網運行超15年或單機低于1.5MW風電場,推動風電設備更新改造

廣東肇慶市:全面摸查并網運行超15年或單機低于1.5MW風電場,推動風電設備更新改造

2024-06-27 來源:肇慶市人民政府 瀏覽數:727

《通知》指出,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全面摸查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低于1.5兆瓦的風電場設備并推動更新改造,并網運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指導其申報退役,光伏發電設備更新參照風電設備摸查和推動。推動加油站和儲油庫實施加油機、油罐等設備設施更新改造。摸查服役超過20年的油氣長輸管道,強化監管并依規落實淘汰更新工作。

6月25日,肇慶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肇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全面摸查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低于1.5兆瓦的風電場設備并推動更新改造,并網運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指導其申報退役,光伏發電設備更新參照風電設備摸查和推動。推動加油站和儲油庫實施加油機、油罐等設備設施更新改造。摸查服役超過20年的油氣長輸管道,強化監管并依規落實淘汰更新工作。

加快產品技術標準更新升級。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完善家電、家具、汽車等產品標準,參與制修訂廢舊家電、二手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光伏風電等回收利用標準,參與電動自行車電池、燃氣用具等重要消費品質量分級標準的制定并實施。

全文如下:

肇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肇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現將《肇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改局反映。

肇慶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6日

肇慶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24〕27號)文件要求,結合肇慶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標準引領、有序提升,結合“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綠美肇慶生態建設和“無廢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著力提升重點領域設備水平,暢通消費品更新換代鏈條,擴大有潛能的消費和有效益的投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到2027年,工業、能源、建筑和市政、交通、農業、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2.5萬輛左右,二手車年交易量5.6萬輛左右,廢棄電子電器年回收拆解處理量力爭達500萬臺(套),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分類有序,持續聚焦重點。推動高水平工業技改,以金屬加工、新型建材、紡織、電子信息、食品飲料、機械制造等行業為重點,加快淘汰更新能耗排放不達標、安全風險隱患大的老舊裝置,推動產業實現高端化躍升、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聚焦農業、交通、住建、教育、文旅、醫療衛生等領域,結合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百千萬工程”農村風貌改造提升等,實施多領域設備設施裝備更新。著眼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方向,聚焦汽車、家電、家具家裝三個重點領域,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

(二)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同向發力。用準用好政府投資,密切跟進落實國家系列支持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用足用好各領域中央和省級補助獎勵資金,以精準的政府投資撬動大規模社會投資。把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建立在企業和消費者自愿行為的基礎上,通過加大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持和引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去舊更容易、換新更愿意”的有效機制。

(三)擴大需求與優化供給相互促進。最大限度用好政策紅利,著力降低企業設備更新和居民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投入成本,推動設備產品更新與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應用等深度融合,從源頭上不斷提高節能降碳水平。支持企業提升先進產能占比、優質產品產量、產業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品牌,增強先進設備、高端消費品供給能力,推進生產制造、加工轉換、流通消費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培育新質生產力。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

1.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加快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以節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為重要方向,全面摸排重點行業設備供需情況,做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儲備。重點推動工業母機、汽車、電子信息、食品飲料、金屬加工、新型建材、紡織等行業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推動消防救援、安全生產、災害事故救援等設備設施更新改造。積極創建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2024年,推動超過4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數字化轉型。

——推動分行業分領域節能降碳改造。聚焦水泥、造紙、紡織、陶瓷等重點行業,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和現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本依據,鼓勵工業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推動壓縮機、泵、電機、變壓器、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推廣應用先進節能降碳設備,鼓勵更新改造后達到能效節能水平,并力爭達到能效先進水平。

2.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推動發電及油氣設施設備更新。全面摸查有技術改造需求的煤電機組,在確保電力供應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技改升級。全面摸查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低于1.5兆瓦的風電場設備并推動更新改造,并網運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指導其申報退役,光伏發電設備更新參照風電設備摸查和推動。推動加油站和儲油庫實施加油機、油罐等設備設施更新改造。摸查服役超過20年的油氣長輸管道,強化監管并依規落實淘汰更新工作。

——推進電網升級改造。推進工業園區抄表到戶改造。完成2個試點工業園區“轉供電”改造,實現試點工業園區抄表到戶。開展配電網“整線成片”供電質量標準化治理,推動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配電設施升級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排查老舊損壞充電樁(槍),推動智能化及實現更高能效水平。積極發展5個(光)儲充一體化電站項目。

3.推動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改造。

——加快建筑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全面壓實住宅老舊電梯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對投入使用時間長、安全隱患突出的住宅和商用電梯開展隱患排查或安全風險評估,制定更新改造清單,開展更新、改造或大修。對有加裝電梯意愿的住宅小區開展全面摸排,重點鼓勵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住宅加裝電梯,開通全過程綠色審批通道。全面摸排房屋市政領域建筑施工工程機械設備,建立設備更新清單。以熱泵機組、散熱器、冷水機組、外窗(幕墻)、外墻(屋頂)保溫、照明等設備為重點,推進存量建筑節能改造。

——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對城市(縣城)現有供水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編制更新改造清單和更新改造計劃。加快推進城鎮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運行年限滿20年并經評估不符合安全運行條件的燃氣管道應改盡改。摸排液化石油氣充裝站燃氣安全隱患,推動液化石油氣充裝站標準化更新建設。全面排查污水處理設施和管道,支持污水處理廠改造升級和清污分流、破損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改造修復。制定環衛車輛、中轉壓縮、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公廁等環衛設備實施更新改造實施計劃,推動環衛設備設施更新。加強地下管網、橋梁隧道、窨井蓋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建設。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改造。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光纖網絡等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升級,推動道路交通、照明系統、廣播電視等數智化改造。

4.推動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換代。

——推進交通運輸車輛裝備綠色更新。落實新增和更新公交車輛、網約車等原則上為新能源車輛的要求,到2027年,更新新能源公交車300輛以上。開展公交車換電項目,力爭到2027年更換不少于60輛公交車動力電池。推進公交小型化、適老化與無障礙化改造,推動城區現有車長10米及以上公交車逐步替換為車長6-8米小型公交車,鼓勵更新車輛中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車比例不低于10%。推進郵政快遞車輛電動化替代,到2027年,新增20臺新能源車輛投入運營。引導道路貨運經營者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到2027年,對全市現有335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有序淘汰完畢,并逐步向市場補投約300臺國六排放標準以上貨運車輛。推動重卡電動化,推廣換電模式。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加密、優化,到2027年,推動落實轄區內20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總車位不低于小型客車停車位總數的15%,充電車位達到545個。

——積極發展綠色智能船舶和航運設施。嚴格執行船舶報廢和環保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高排放、污染重的老舊船舶,積極推廣液化天然氣(LNG)動力、電動、生物柴油動力、綠色甲醇動力等新能源船舶應用。引導水路運輸經營者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舊運輸船舶報廢更新,到2027年,對我市4艘老舊船舶開展更新升級,提高水運企業船舶運力。積極推進碼頭岸電設施和港口裝卸作業設備更新改造。

5.推動農業農村領域設備更新。加快農業機械結構調整,加大能耗高、排放高、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力度。對農機存量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對達到報廢條件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造冊登記,力爭到2027年,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老舊農機200臺以上。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政策范圍內做到應補盡補,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益,力爭到2027年,新增各類補貼機具2萬臺以上。緊盯推進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與機械化技術。因地制宜、適度建設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

6.推進教育教學設備置換更新。

——推進教學科研設備迭代升級。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支持職業院校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在肇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教學及科研和實驗實訓設備。推動中學實驗室設備購置項目。加強實驗室設備更新和軟件配套,建立實驗實訓設備閑置、超使用年限設備及配置需求清單,加快淘汰落后產品設備。推動在肇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中小學教學儀器裝備等改造提升。

——推動校園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面檢修、改造升級在肇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中小學校內供水、供電、消防、老舊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系統,提升水、電、氣、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加強校舍配套設施管護,確保設施設備正常運行。推動校園圖書館、數字化基礎環境等改造提升,推進先進互聯網基礎設施設備和網絡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圍繞信息化基礎設施、數據資產、智慧型應用系統、互聯網+校務服務、網絡與信息安全、智慧教室等內容,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推動各類學校安全防范設施改造提升。

7.推進文化旅游設備更新提升。

——推動旅游景區設備更新提升。推動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主題公園加強非公路用旅游觀光車、旅游觀光船、各類游樂設施設備梳理摸查,對排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超出服務年限的設施設備,及時更新置換和整改提升。推動七星巖、鼎湖山景區游船更新和提檔升級,豐富游客體驗。加快建設智慧旅游景區,優化在線預約預訂、流量監測監控、科學引導分流、智能導游導覽等服務功能,推進文旅數字化、智慧化技術的場景開發和推廣應用。

——推動文化體育設備更新提升。推動演藝劇場設施設備更新換代,對國有、民營劇場超過服務年限、高耗能的器材設備,鼓勵其逐批更新。結合2024年全市體育場地普查工作,對體育場地設施設備和文體健身設施進行摸查,推動體育健身設施設備更新。推動廣播電視領域設備更新,推動超高清電視發展,豐富超高清視聽內容供給,鼓勵廣播電視網絡運營機構置換升級超高清機頂盒。

8.推進醫療設備設施迭代升級。

——推進醫療裝備更新改造。推動醫療機構根據自身功能定位、技術水平、學科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合理配置適宜設備。2024年,更新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設備約400臺;到2027年,更新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設備約1000臺。推動院前急救設施設備更新換代,升級市120急救指揮調度系統,全市按照每3萬常住人口1輛救護車、縣域按照每1萬常住人口1輛救護車的標準配備救護車。2024年,探索推進公立醫院設備租賃模式。

——推進醫院病房改造提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聚焦病房環境與設施條件,統籌推進空間改善、廁所革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改造提升。提高醫院病房配置標準,提高兩人間、三人間比例。鼓勵醫療機構針對不同病種升級病房設施設備,加強病房適老化、便利化改造,推進病房標準化、智能化。到2027年,全市新增二人、三人間病房300間以上。

(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9.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從汽車全生命周期著眼,抓住新車、二手車、報廢車等關鍵環節,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鼓勵汽車生產和流通企業以發放換新補貼、打折、購車贈送充電樁等多種方式對淘汰老舊汽車并購買新車的予以讓利優惠。引導各地在汽車展銷場地提供、活動組織、廣告位使用、秩序維護等方面給予支持,優先安排活動檔期,激活汽車消費市場。鼓勵企業針對農村地區特點,推動性價比高、實用性強的車型下鄉,豐富農村汽車產品供應。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

10.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鼓勵家電生產、銷售、服務、回收等企業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系列促銷活動,通過到店有禮、讓利打折、店慶優惠、展銷促銷等優惠方式,開展“線上直播+門店營銷”聯動。組織品牌家電企業開展家電展、家電下鄉等促銷活動,積極引導企業以縣城、鄉鎮為重點,改造提升家電銷售服務網絡。推動家電售后服務專業化、標準化、便利化,提升家電售后服務水平。

11.推動家具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家具家裝企業開展家具展、家裝節等活動,通過企業發放消費補貼券、滿減抵扣券等優惠促銷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一體化、個性化定制、全場景換新解決方案。鼓勵家具家裝企業打造線上樣板間,推廣綠色、節能、智能型家居家裝產品。優先推薦家具家裝家居行業大賣場、商場、超市申報全國和廣東省誠信興商典型案例。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并按有關標準給予資助。

(三)實施廢棄物循環利用行動。

12.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體系。制定出臺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規劃,開展“兩網融合”可回收物回收點建設,力爭2024年底前在城區建設“兩網融合”再生資源回收網點4個、“兩網融合”可回收物交售點30個。加強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管理,優化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到2027年,新增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不少于2家,新增便民回收網點不少于3個。完善公共機構辦公設備回收渠道,提高回收處理效率和質量。發展“換新+回收”、“互聯網+回收”新模式,依托再生資源回收協會、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建設完善廢舊物資網絡回收平臺。

13.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繼續推動落實“二手車新政”,引導從事二手車經營的個人依法實施備案。推動二手車交易市場、二手車經營戶升規納統。鼓勵市內有條件的二手車交易市場、二手車經營戶開展二手車出口工作。鼓勵電器電子產品、家電、服裝、家具、書籍等零售企業利用現有銷售網絡規范開展閑置物品交易。鼓勵開展社區、學校閑置物品“1換1”活動。

14.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積極發動符合大氣治理、污水治理、環境監測儀器、固廢處理裝備等規范條件要求的企業申報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推動更多先進適用技術和產品進入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等。加強再生資源行業規范公告管理,強化對已公布的行業規范公告企業和國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的監督管理。培育發展環保裝備產業,支持優勢企業發展壯大。

15.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落實動力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機制,謀劃建設廢舊電池循環利用示范工程基地,支持依托龍頭企業強化技術攻關,提高廢舊電池梯級利用技術水平。支持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企業集聚發展。引進、扶持和發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鼓勵企業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筑材料和進行再生利用,提升再生建材產品在建設工程中的使用比例。

(四)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16.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標準支撐。修訂出臺《肇慶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動能耗、排放等相關標準的推廣使用,加大實施監督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完善運輸裝備、城市基礎設施節能低碳、綠色建造等標準。鼓勵龍頭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各級標準制修訂。

17.加快產品技術標準更新升級。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完善家電、家具、汽車等產品標準,參與制修訂廢舊家電、二手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光伏風電等回收利用標準,參與電動自行車電池、燃氣用具等重要消費品質量分級標準的制定并實施。鼓勵相關單位參與制定電梯主要零部件報廢標準,強化監督燃氣充裝單位嚴格執行燃氣氣瓶報廢規定。堅持產業扶優汰劣,依法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的違法行為。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推動特種設備整機和零部件更新。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行動。

18.加強重點領域標準銜接。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關國際和國內標準化活動,積極參與制修訂“灣區標準”和獲得“灣區認證”。積極支持和參與省層面“一帶一路”綠色標準合作,助力我市再生資源產品、再制造產品、二手商品“走出去”。

四、保障措施

(五)落實財稅金融支持。

19.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謀劃儲備一批設備更新、循環利用等重大項目,大力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省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等,加強中央和地方、省和市協同聯動,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購買綠色智能家電、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等工作。落實好老舊運營車船更新補貼政策,支持老舊船舶、柴油貨車等更新。用好國家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支持農機裝備更新購置。支持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和升級改造項目配套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財政資金,鼓勵以貼息模式發揮引導功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爭取省技術改造設備獎勵、數字化轉型等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在我市現有優化整合政策切塊資金中,圍繞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進一步開展政策優化和配套。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政策,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鼓勵機關單位、國有企業加強綠色產品采購。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

20.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嚴格落實落細支持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新能源車購置、二手車銷售等稅收優惠政策,用好加速折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有序落實國家關于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

21.拓寬金融支持渠道。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和中央財政專項貼息政策,強化銀政企對接,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支持力度。靈活利用銀行貸款貼息、保險增信補貼和貸款風險補償等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引導銀行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進行設備更新,推動融資租賃服務工業、農業、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進一步加大綠色信貸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

(六)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22.加強產品推廣應用。根據設備更新項目摸排情況,從供給側角度,分批次篩選確定全市重點裝備企業和優勢產品名單,引導企業對標國家、省政策導向,為設備更新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加強產業供需對接,通過舉辦產品供需對接會等方式,為重點行業企業與設備制造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結合全國生態日、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借助重大展會、電商平臺等渠道,加強我市優質品牌和產品宣傳推廣。

23.強化項目落地支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循環利用重點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將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設施建設納入公共基礎設施范圍,保障用地指標。對非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簡化前期審批手續。完善廢棄物回收運輸車輛上路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劃定廢棄物回收專用臨停車位。

24.加強科技創新支撐。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積極應用業主制、賽馬制、揭榜掛帥、板塊委托等方式開展技術攻關,支持中試平臺建設,完善中試服務網絡體系,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市縣聯動、信息共享,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工作。市發改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專班,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關注國家和省政策動向,加強溝通銜接,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具體配套政策,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請示報告。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表

重點任務分工表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江蘇海力風電供應鏈產品質量監測點揭牌儀式圓滿舉行
閱讀下文 >> 內蒙古興安盟: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確保中廣核3GW風電基地項目全容量并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157gl.cn/news/show.php?itemid=74882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