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11:08,上海電氣8MW海上風電機組在上海電氣汕頭智能基地成功發(fā)出第一度電,這對上海電氣具有里程碑意義。
而這出廠的每一臺機組的背后除了有來自研發(fā)、生產人員們的汗水,在交付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還需要經過測試工程師的嚴格把關。
小到各種零件、線路,大到整個系統(tǒng),都必須經過細致的檢測,才能蓋上最終“合格”的印章。
蔡雄杰就是終檢環(huán)節(jié)的一名“把關者”。
蔡雄杰正和幾名測試員對風機進行整機集成測試。在他們身后,兩臺巨型的風機惹人注目,這是汕頭基地即將交付的6.25MW風機。
當跨專業(yè)挑戰(zhàn)遇上疫情暴發(fā)
截至今年5月,“90后”蔡雄杰入職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汕頭基地整整一年。
由于大學所學專業(yè)是機電一體化,掌握PLC編程等計算機技能,并且擁有在機械行業(yè)工作的經歷,他很快就在汕頭基地風機測試工程師招聘面試中脫穎而出。
蔡雄杰坦言,風電產業(yè)屬于高精尖的行業(yè),風機體型大,技術含量高,從了解到熟悉風電系統(tǒng)需要一定時間,這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挑戰(zhàn)。
入職后,他在上海總部經歷了為期3周的系統(tǒng)培訓,并在福建莆田風電基地進行了數月的實操培訓。
去年底,正當蔡雄杰準備在汕頭基地大展身手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了,隨著復工時間的延遲,再加上國外疫情形勢的愈加嚴峻,都給風電產業(yè)鏈供給端帶來了猝不及防的影響和考驗。
但這同時也成為蔡雄杰最好的學習“窗口期”。由于國外供應商無法到基地調試測試設備,蔡雄杰便與總部工程師經常加班加點完成測試設備自主調試,確保生產進度。
“風機的不同配件生產出來后都需要進行測試,待整機組裝完畢后還要再進行整機測試。一臺風機光圖紙就有2000多張,必須對所有圖紙的細節(jié)內容了然于心,才能夠及時發(fā)現、分析、解決并預防相應測試故障。”蔡雄杰說。
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
蔡雄杰介紹到,6.25MW的這兩臺機組采用機艙集成設計,將控制系統(tǒng)、變壓器、變流器等布局于機艙內。
在機組出廠之前即可在車間完成90%以上的功能性測試,機組安裝完畢后可采取“一鍵啟機”,保證項目安裝及并網方便、迅捷,極大地提升了機組現場運行的時效性和穩(wěn)定性。
測試的工作看似機械重復,但對技術人員的要求非常高。蔡雄杰說,風電機組電氣系統(tǒng)極為精密復雜,測試工程師和測試員不僅需要掌握電氣方面、邏輯控制等軟硬件技術基礎,還需具備豐富的經驗。
其實,一開始接觸風機測試設備時,蔡雄杰坦言壓力很大。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他們要對風電機組內部配電柜的煙霧傳感器進行測試時,就需要先向傳感器進行噴霧測試。
如果這個時候測試系統(tǒng)警報發(fā)生異常,那么他們就需要再次進行噴霧測試,看到底是由于煙霧的原因,還是傳感器出現接線錯誤。
蔡雄杰坦言,比起有規(guī)范操作步驟的裝配環(huán)節(jié),測試環(huán)節(jié)中許多不可預知的故障,才是最有挑戰(zhàn)性的。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快速排查出故障原因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
“當下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掌握并提升風電系統(tǒng)方面的技能。”蔡雄杰說,“這樣,才能為汕頭基地生產的每一臺風電機組把好‘質量關’。”
拼搏不止于90后,每一代電氣人都在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