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棄風限電形勢突然加劇,主要原因有,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需求下降,風電本地消納不足,加上外送通道建設滯后,項目建設規模高位運行,風電與火電項目建設規模都維持在高水平,增加了風電消納壓力。
“水十條”、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新電改方案在今年上半年的密集出臺,使清潔能源板塊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峰,同時吸引了各路資本的大力追捧。
業內專家認為,2015年清潔能源和技術行業整體前景光明。搭乘行業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各路資本將積極擴大在清潔能源與技術領域的投資,中國清潔能源將進入大資本時代。
一邊是經濟下行的壓力,一邊是火熱的資本,風電產業該如何理性的面對市場和資本?
9月22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15第五屆能源高層對話在北京隆重舉行。其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電大資本時代”的對話過程中,新華網邀請到了,國家能源風能太陽能仿真與檢測認證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組書記黃群、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業務副總裁高金山、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清、國開行國際合作業務局評審一局處長譚再興、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共同參與了對話,對風電與資本之間的關系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圖為對話二主持人與嘉賓合影留念。圖左至右依次為國家能源風能太陽能仿真與檢測認證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組書記黃群、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業務副總裁高金山;國開行國際合作業務局評審一局處長譚再興;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清;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孫廣見 攝
就當前棄風限電的問題,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開發商,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組書記黃群表示,由于煤礦現在很困難,就想辦法讓火電多發一點,能多買一些煤,這樣就壓低了風電。這種模式是非常不合理的狀態,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都是國家補貼項目,國家應該進行整體規劃。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則表示,覺得問題沒那么嚴重。從風電上半年的裝機來看,差不多比去年增長了40%。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在一些主要的風電發展區域經濟下行壓力那么大的情況下,風電、太陽能還發展那么快,已經不容易了,在這個行業的人應該感到滿足,它有一個起伏的過程,必須適應新常態。但是,大目標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