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5-04-30 來源:全國風力發電標準 瀏覽數:79
全國風標委秘書長任君對本次標準啟動龐大的技術團隊表示感謝,并介紹了標準提出行業背景和立項艱難過程,同步說明了擬立項漂浮式相關國家標準工作情況,為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發展儲備關鍵技術標準,后續將加大投入,整合組織強相關國家標準技術專家,邀請行業精英共同研討產業發展、技術痛點及解決方案,為標準起草搭建堅實基礎,做好國家標準頂層設計。
4月16日,由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風標委”)組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牽頭制定的《風能發電系統 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一體化計算分析導則》國家標準啟動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來自整機制造商、檢驗檢測機構、業主單位及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中電建華東院、中南院、北京院、中海油、中交三航、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大連理工等35家單位的6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全國風標委秘書長任君、全國風標委委員/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總工程師翟恩地共同主持。
全國風標委秘書長任君對本次標準啟動龐大的技術團隊表示感謝,并介紹了標準提出行業背景和立項艱難過程,同步說明了擬立項漂浮式相關國家標準工作情況,為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發展儲備關鍵技術標準,后續將加大投入,整合組織強相關國家標準技術專家,邀請行業精英共同研討產業發展、技術痛點及解決方案,為標準起草搭建堅實基礎,做好國家標準頂層設計。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王富強代表標準牽頭單位向到會的專家表示感謝,并提出本標準依托萬寧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技術攻關成果,聚焦一體化設計創新,旨在建立行業統一技術規范,保障機組安全可靠、突破降本增效。在此,以國家標準啟動會為契機,誠邀各位專家凝聚專業智慧,重點攻克漂浮式風電結構安全冗余過高、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等行業瓶頸,同時圍繞一體化分析計算方法創新開展深度研討。通過協同創新推動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系統性突破,共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深遠海風電技術體系,為我國新能源裝備走向全球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漂浮式風電作為風電行業走向深水遠岸的關鍵路徑,是風電技術和海洋技術間的深度融合,一體化仿真與設計工具鏈仍不完善;耦合動力學仿真存在水動力挑戰;浮式基礎強度設計尚未實現一體化;為了促進標準技術與實際應用之間更加具象化,深度解析設計、制造、應用之間的挑戰,設置了如下技術報告。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總工程師王濱圍繞《漂浮式海上風電設計分析技術現狀概述》進行了深度解讀,梳理了半潛式平臺技術、深遠海適應性及基礎選型(單柱式與張力腿)的優缺點,針對多體耦合、跨學科協同等挑戰,提出輕量化結構、高精度錨泊設計、系統測試及運動控制策略。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機械設計總工程師田振亞針對《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與創新實踐》作了精彩技術分享,詳細介紹了國內外技術趨勢,對比歐洲海洋環境差異,針對南海臺風、涌浪提出抗臺風雙路徑方案;重點介紹了漂浮式一體化設計關鍵技術,涵蓋水動力耦合分析、半潛式結構優化及模塊化建造工藝,通過混合張力系統降低動態載荷;同步探討了歐洲項目合作經驗與國內工程化瓶頸,指出需強化產業鏈協同設計、控制策略融合及實驗驗優化,推動全產業鏈降本增效。
三峽新能源陽江發電有限公司工程師林成迪結合實際,提出《漂浮式風機“三峽引領號”建設及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分析了集團主導的三系統風電平臺的建設實例,闡述了分段制造、雙波形抗地形干擾設計、一體化吊裝工藝等核心技術與漂浮式風電抗臺、抗腐蝕策略。
標準起草單位高級工程師李帥,從標準的編制背景、項目前期籌備情況及時間節點計劃等進行了詳細匯報,對標準整體架構進行了說明,并帶領技術專家梳理標準章節內容;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總工程師翟恩地作為海上風電權威技術專家,全程把關技術質量,通篇梳理專業規范性,為技術內容添加了濃墨重彩,為工作組后續修改注入了強心劑,并為全天會議做了總結,本標準的制定將助力我國漂浮式風電技術提升,對整機制造商、設計院及行業技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該標準旨在通過統一規范,將現有技術偏差從大于50%壓縮至15%,為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實現小批量至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文件要求,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學謀劃“十五五”“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方案,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在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大課題下,積極組織漂浮式風電計算分析導則技術,應時應景,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及時雨,也為我國風電走向更深更遠提供關鍵技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157gl.cn/news/show.php?itemid=79205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