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1日,國內首個中外合資——國華投資東臺海上風電場累計發電量突破60億度,達61.43億千瓦時,可滿足840萬居民年用電需求,節約標煤1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30萬噸。這一鑲嵌在黃海之濱的“綠能巨輪”,正以每分鐘1.2萬度發電速度,為長三角經濟注入澎湃動能。
中外合資模式重塑產業生態。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重組后的首個海上風電場項目,位于江蘇省北條子泥海域和竹根沙海域,分東臺四期300兆瓦和東臺五期200兆瓦兩期建設,安裝125臺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50萬千瓦。項目不僅刷新了中國海上風電單項目發電量紀錄,更以“中外合資+智慧運維+碳資產運營”三重創新,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科技賦能破解海上風電難題。圍繞“寸風不棄、度電必爭”理念,東臺項目構建了“空天地海”一體化智慧運維體系:通過北斗衛星+5G通信實時監控125臺機組運行,實現故障預警準確率98%;海上升壓站部署掛軌式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80%的巡檢任務,運維成本降低30%。
從“綠電生產”到“價值倍增”。四期海上風電項目通過CCER交易,實現從單純發電向“售電+賣碳”轉型,3萬噸碳配額交易單價較傳統碳交易溢價20%,預計10年可累計減排量375.5萬噸,創造額外收益超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