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4-07-09 來源:星球儲能所作者:臨淵 瀏覽數:1309
不得不說,就在這條平平無奇的入圍公告中,足以令全行業為之側目的信息卻實在不少。
上周五,京能內蒙古烏蘭察布300MW/1200MWh“風光火儲氫一體化”儲能電站項目的中標候選人公示,標志著4h儲能系統中標價格正式踏破五毛大關。
不得不說,就在這條平平無奇的入圍公告中,足以令全行業為之側目的信息卻實在不少。
縱先不論該項目以0.495元/Wh中標價格,已然比肩上月中旬中國華電集團2024年第一批儲能系統集采的最低報價,堪稱跑步開啟儲能系統“四毛時代”;
也不必談儲能大單“釘子戶”中車株洲所,在連續數次突破行業底價之后,再度為央國企“殺價”儲能的無止境狂飆爭先扛旗;
只看看那未能坐上第一中標候選人,卻依舊位列第三的入圍企業瑞源電氣開出的0.47元/Wh最低報價,就足以令不少同業人士為這場價格競賽的未來走向捏上一把冷汗。
該項目中標候選人及開標價格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參考本次項目的開標價格,項目第三、第二中標候選人瑞源電氣、運達股份分別以0.47元/Wh、0.486元/Wh位列29家競價企業中報價最低的第一及第三名企業,而中車株洲所的報價甚至都未能排入最低價格的前五。
更有意思的是,熟悉風電領域的朋友或許對這兩家企業都不會感到陌生——
前者為明陽智能旗下一員悍將,在儲能招投標市場上的戰績頗為亮眼;后者則作為全國第三、全球第四大風電整機制造商,于近年來在儲能賽道頻繁展開業務布局。
幾大風電行業巨頭,正齊齊將商業版圖向儲能領域拓展,并試圖實現另一場輝煌的“頂峰相見”。
去年10月份,運達股份宣布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正式將公司名稱由“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自此,運達股份也算正式將業務范圍從風電拓展向智能電網、儲能、光伏、制氫及綜合能源開發等,此后更是加緊向儲能賽道進軍。
1月12日,運達股份(溫州)智慧儲能生產基地投產,實現單班年產超2GWh產能的交付能力。
其中,公司首臺全新一代5MWh液冷智慧儲能系統正式下線,BMS、EMS、PCS、智能液冷溫控系統、消防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均由運達自主研發。
3月19日,運達股份官宣出資8690萬元成立控股子公司運達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包括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在內的高管等跟投對象共同成立的跟投平臺出資1310萬元,彰顯其進軍儲能的決心。
如此大張旗鼓向儲能賽道開炮,背后根源或許在于,運達股份可能是真“急了”。
在金風、遠景、運達、明陽這風電行業四大巨頭中,運達股份的風電排名并非最低,卻是最晚邁入儲能領域的一家。
在儲能行業扎根最深的遠景,作為國內排名本就名列前茅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在四大風電企業中的儲能布局也最為全面。
僅就2023年國內儲能系統采購項目招投標情況來看,遠景能源便是中標項目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拿下包括中廣核、中能建、華能集團等多個央企集采大單。
主營電芯業務的遠景動力則于去年連獲Fluence、Powin等全球頭部儲能企業電芯訂單,客觀加速遠景全球儲能業務總體拓展。
此外,遠景近年的整體拓張速度也相當之快,公司已于去年年中宣布獲B輪10億美元融資,并開始新一輪融資規劃,以滿足其全球新增訂單及產能布局的需求。
而在全球風電排行榜上與遠景共坐前兩名的金風科技,亦與遠景同屬2023年度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前十名中唯二的風電企業。
2023年,金風儲能產品出貨量約3GWh,僅中標的2.4GWh中廣核框架集采項目訂單規模就突破10億元,其全資子公司天誠同創作為儲能業務參與主體相當值得注意。
此次開出0.47元/Wh的瑞源電氣,則作為海上風電巨頭明陽智能的儲能業務主體,近來頗有斬獲。
2022年2月,明陽智能還以1.9億元的增資獲得海基新能源的13.03%持股權,至今仍為海基新能源的第三大股東。
后者主營儲能用鋰離子電池、電池組以及系統研發,也算在一定程度上為明陽智能打通了儲能中游核心產業鏈布局,公司自成立以來累計出貨量已超2GWh。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157gl.cn/news/show.php?itemid=75145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