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受疫情影響裝機量基數較低,2023 年陸風和海風新增裝機 同比增速有望分別達到 89%和 135%。海上風電經歷 2022 年低谷期后開 發節奏明顯加快,項目核準、招標以及建設推進順利,國內海上風電市場有望在2023年迎來快速增長。

全球風電聯盟(GWEC)提出,2050年,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至少需達到200GW。
我國在《2022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倡議》中指出,根據碳中和目標,“十四五”末,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需達到100GW,2030年達到200GW,2050年應不少于1000GW。
相較于陸地風電,海上風電具有:1)不占用土地模式和大規模開發;2)接近沿海電力高負荷地區,減少輸電成本;3)風資源相對平穩,電力波動小等優勢。#風電#

海上風電產業鏈
海上風電產業鏈上游為科技研發、設計咨詢、測量勘探公司;中游為主機廠與配件廠,零配件生產企業,包括葉片、齒輪箱、主軸、軸承生產企業等;下游為海上運營、檢測與診斷公司。

海上風電主機競爭格局:集中度高,龍頭優勢明顯
行行查數據庫資料顯示,從已公開項目的主機中標情況來看,明陽智能穩固龍頭地位,總中標量為6.8GW,占比42%,除在廣東地區表現優異外,在山東也拿到約1.5GW訂單,在廣東、山東兩大主要海風裝機區域均實現領先。
電氣風電以3.1GW排名第二,占比19 %,訂單分布在廣東、山東、浙江、海南等地,仍然維持海風主機領先地位;遠景能源、中國海裝、金風科技分列3-5位,訂單規模在1.5 -2GW,占比9- 12%,競爭相對較為激烈,與頭部兩名已有身位差距。

資料來源:風芒能源、中郵證券
海纜:價值占比上升,龍頭先發優勢明顯
海纜占據海上風電總投資規模10%-12%。根據CWEA針對北方某海域不同開發規模設計方案的數據,隨著風電場規模的擴大,海底電纜價值占比呈上升趨勢。
隨著海風深入發展,大長度、大水深、柔直海纜以及軟接頭技術成為未來廠家核心競爭力,海纜產品電壓等級也在不斷提高。
海纜競爭格局方面來看,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于2000年左右率先參與市場,在海纜領域有堅實的高壓海纜技術積累與成功鋪設并網投運的項目經驗,可以滿足大部分項目招標的門檻條件,在高端海纜研發與應用層面具有顯著優勢。
根據2022年海纜項目招標條件披露,大部分項目均要求投資者具備220KV及以上的海纜銷售合同或投運業績,因此新進入者將面臨技術追趕與招標資格要求的雙重壁壘,頭部海纜企業護城河牢固。

海上風電場的施工主要包括海上測風塔、海上風電機組、塔筒、風機基礎、場內海纜、海上升壓站、登陸海纜等設備的安裝施工。
對于海上風電場的運維來講風電機組的運維為主要內容,根據維護的對象不同,小型運維船、運維母船、大型維護船、自升式風機安裝/運維平臺、大型起重船等。
從成本端來看,海風產業鏈長,降價空間多。風場的規模化和風機的大型化,原材料整體企穩或下降、大兆瓦、漂浮式、柔性直流輸電等技術進步,都將有望帶來海風建設成本的降低,從而促進平價推進,帶動需求端增長。
從供需端來看: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用電負荷大,海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近期沿海省份近期出臺多項海風規劃政策超預期。

天風證券認為,海上風電未來發展趨勢顯現。①風機平價上網:海上風電將逐漸平價,成本降低,LCOE逐步下降,實現平價上網。②風機大型化:風機容量將持續提升,由目前5-8MW逐漸向10MW以上演變。③風機深遠海化:隨著近海資源逐漸開發建設完畢,以及深遠海風力資源更好,風機建設將逐漸向深海和遠海發展。④漂浮式風機應用:深海(>50m)適用漂浮式風機。⑤將利用風機產生氫能:利用海上風機產生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