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新增近94 GW風電裝機,為歷史第二高年份
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地區創歷史最高新增裝機紀錄
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為歷史新高,中國增量驚人,英國漂浮式風電安裝量持續增長
全球風電招標量為88 GW,上升153%
預計未來五年(2022-2026)全球風電新增557 GW,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6%
雖然過去兩年風電增量都在歷史高位,但若想實現本世紀末全球溫升1.5℃以內及2050年凈零排放,這個發展速度是遠遠不夠的
在當前的全球形勢下,能源政策也處于不斷變化中,新的政策必須要能夠推動風電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凈零排放并保證能源安全
2022年4月4日,西班牙畢爾巴鄂:2021年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風電行業依然實現了近94 GW的新增并網裝機,為歷史第二好成績。相比于2020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量僅下降了1.8%,這再次證明了風電行業的強大韌性和上升態勢。但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全球風能報告2022》也清晰地指出,若想實現本世紀末全球溫升1.5℃以內及2050年凈零排放,到這個十年末(2030年),風電的年安裝量需要翻兩番。
2021年,全球風電裝機新增93.6 GW(并網容量),累計裝機量達到837 GW(較上一年增長12%)。中國及美國這全球兩個最大風電市場的陸上風電新增安裝量有所下降,分別為30.7 GW和12.7 GW,但其他地區紛紛創造歷史新高。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的陸上新增裝機分別增長了19%、27%及120%。
全球海上風電在2021年實現了21.1 GW的新增并網(為2020年的三倍多),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中國一枝獨秀,其海上風電增量占全球的80%,這也讓中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最多的國家。
新冠疫情的影響顯而易見,美國、印度、中國臺灣等市場的項目交付都有所放緩。但2021年的招標活動說明加快風電配置是很多國家的重要戰略。相比2020年,全球風電招標量上升了153%,達到88 GW,其中陸上風電為69 GW(占78%),海上風電為19 GW。
風電正處在上升通道中,但若想實現安全且有彈性的全球能源轉型,現在的增長速度和廣度都不夠。GWEC市場信息平臺(GWEC Market Intelligence)預測,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30年全球風電裝機量將不足1.5℃情境及凈零排放路徑所需風電容量的三分之二,這實際上將使我們無法實現氣候目標。
GWEC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說:“風電行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要想提高到實現凈零排放和能源安全所需的水平,還需要一種新的、更積極的方式來制定世界各地的政策。”
“果斷地解決許可及規劃等問題可以保證投資的流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并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同時能更快速地實現氣候目標。如果繼續持有‘一切照舊’的態度,我們將錯過這個唯一的機會窗口。”
Backwell補充道:“去年全球經濟及消費者經歷了化石燃料的波動及原材料的高價格,這表明了能源轉型的猶豫和無序,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則暴露了能源安全對化石燃料進口的依賴。”
“過去的12個月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的警鐘,告訴我們應該堅決地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21世紀能源系統。”
Iberdrola可再生能源董事總經理Xabier Viteri Solaun說:“我要對GWEC發布今年的《全球風能報告》表示祝賀。報告的信息很明確:在這個十年中,風電產業必須加速發展,才能滿足實現各國碳減排目標的需求。而政策制定者必須保證監管的穩定性,減少審批的制約,并加快建設電網。風電行業已經為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部署做好準備,各國家及地區的政策必須為此掃清道路。”
關于報告
本報告探討了風電行業及政策制定者如何為風電發展新時代做好準備,風電將實現快速發展以滿足零碳排放需求,而這種規模擴大將對政治、社會經濟及環境產生影響。伴隨著發展,行業還要面對供應鏈地緣政治、社會影響、虛假信息及系統彈性等領域的問題。
如下為《全球風能報告2022》的十個要點,在報告中有更詳細的解釋:
加速發展:到這個十年末(2030年),風電年裝機量需要達到現在的四倍,以保證全球1.5℃溫升目標的實現。
能源系統日益復雜和相互關聯:國家和社區必須共同努力來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系統設計正在努力應對轉型的壓力:當前的能源危機是圍繞化石燃料建立的能源市場的結果。
風電行業在不當的市場設計中面對更高的成本: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評估市場以符合經濟和社會目標。
風能應成為能源轉型的守護者:行業必須確保社會和環境價值是風能的代名詞。
減少繁文縟節,打造綠色未來:如果不簡化審批程序,包括土地分配和并網,風電項目將停滯不前。
需要公私合作來應對風電供應鏈的新地緣政治:必須有一個更強大的國際監管框架來解決對大宗商品和關鍵礦產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基本負載的消失:靈活性將成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系統的主要貨幣,政策制定者必須向市場發出信號,表明他們將為此投資相關工具。
需要前所未有的電網投資來跟上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到 2030 年,電網投資需要達到當前水平的三倍。
風能產業將在公平合理的能源轉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展而規劃勞動力應該是早期的政策重點。
[1]國際能源署(IEA)的《2050凈零排放路線圖》所描述的全球發電結構為:風電(35%)、光伏(33%)、水電(12%)、核電(8%)、生物質能(5%)、氫能(2%),以及化石燃料及碳捕獲和儲能(2%)。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世界能源轉型展望:1.5℃路徑》指出,風電和光伏將占全球發電裝機的三分之二(2050年風電裝機8,174 GW,光伏裝機14,878 GW,風電在全球發電量占比中略占優勢),其他發電方式包括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潮汐/波浪能及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