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1)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風電發展的新機遇”為主題,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國際成熟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國際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設備智能運維論壇”“碳達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轉型”等不同主題的15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在儲能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論壇上,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劉石川發表了題為《主動安全,儲能智能組串解決方案介紹》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劉石川:尊敬的各位與會嘉賓,行業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華為數字能源公司的劉石川,今天非常榮幸跟大家探討儲能的發展,我今天匯報三個部分內容。一是華為數字能源業務最新進展。第是儲能當前主要發展趨勢和行業挑戰。最后是借今天這個機會匯報一下華為最新一代智能組串式儲能解決方案。
先介紹一下華為數字能源公司,在全球雙碳大背景下,為了更好的發展能源業務,今年6月份我們正式成立了華為數字能源公司,主要5個業務板塊,包括在智能光伏業務,儲能業務,預制化數字中心,包括占地能源,我們最早給4G,5G基站供電的業務,也是華為能源最早的業務。第四,是車載電源,現在叫智能電動,給電動車做BMS管理。最后是模塊電源。主要的幾塊核心業務里邊大部分都是跟儲能息息相關的,包括新能源業務,數據中心的鋰電備電,包括最早做儲能是在戰略能源給基站供電儲能。
數字能源公司的愿景,一直聚焦兩塊核心技術,一是電力電子技術,包括材料、器件,包括電池管理,熱技術,一直聚焦電力電子。第二,一直聚焦在數字化技術,也是華為公司這么多年來一直在聚焦核心領域,最終在五大領域,包括發電、交通幾個領域持續推動電力電子技術和數字化技術融合,最終推動能源不斷地發展。
應該來說從2011年最早做鋰電池的技術類開發,包括整個儲能的開發團隊,涵蓋了整個儲能產業鏈體系,在東莞、上海、西安幾個儲能開發團隊,從2011年開始做鋰電池,鉛酸鉛電更早一些,過去幾年鋰電池發貨現在是超過了7個GW時,尤其這一兩年,去年年底上市的最早在新能源相關領域是家用儲能,去年年底產品上市的,一年時間,我們在家用儲能發貨超過了3GW時,包括分布幾個區域和前面講的基站供電,還有鉛酸鉛電超過了30GW時,而且得益于整個大的市場環境,應該說儲能領域快速發展,再加上客戶對我們技術的認可,大的電站儲能對新能源配套儲能,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到現在應該全球簽約已經超過了2GWh。
第二部分,跟大家一起分享儲能行業趨勢與挑戰,嘉賓也提到了整個行業不管是從發電側也好,還是用電側也好,發電側隨著新能源跟風電、光伏它大力的發展,它對儲能的訴求逐步成了一種剛需,電動車起來加速了用電側對儲能的訴求。
我們能看到儲能最初的前幾年它的備用,逐漸轉變為主用,非常有感觸的,我們2017年時候跟團隊,當時就想借助大的新能源場景市場,但是當時我們也是看,整個儲能的發展還處于一個比較初期的階段,因為更多的是一些配套,或者說它可能更多的關注于初始,當時也沒有在那個節點介入,但是2019年的時候,帶著規劃團隊,我們是分析了全球24個國家的儲能市場商業模式和它主要的方法,我們堅定了信心,能夠看到這個市場在不斷由原來備用到主動市場,今年更深一些,參與了中東、拉美、歐洲的幾個項目,包括國內很多項目能夠看到我們真的是儲能從備用產品到現在來關注它的LCS。
行業還是面臨著不少的挑戰,最核心的安全,因為安全的問題不解決,它一直困擾著行業往規模化方向發展,原來我們做幾個示范項目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儲能已經到了規模發展階段,現在可能幾百兆瓦時電站已經不是很大的,很多更大的電站都已經涌現,怎么解決安全的問題,成為擺在整個行業需要迫切解決的事情。
但是整個安全體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包括電芯、電池它體系的問題,有包括它的電氣環境,還有檢測和協調控制,全球在過去幾年當中發生主要的安全事故,也是基本上涵蓋了這么多方面,當然前幾年更多出現在韓國,這兩年出現在美國國內一些安全事故,2018年韓國儲能市場發展最好,也是安全事故最集中涌現的時候,當時我專門去了一趟韓國,看了韓國很多投運電站,跟很多那邊系統集成商去溝通探討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在其他的包括國內很多地方值得去借鑒和思考的。
儲能核心的要解決安全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我們怎么樣精細化管理,前些年我們注重儲能它只是一個配套作用,沒有解決模式化之前,大家相對來說關注比較少一些的,但是到了這個階段不關注LCS,就必須關注儲能電池怎么實現精細化管理,現在最核心的幾個問題,電池的串并聯,因為電池本身具有不一致性,串聯的時候因為我們還不像車更小的系統,尤其往1500V發展,現在這么大的系統,由于這么多電池串并聯,怎么解決在電池串聯的時候,電池不一致性帶來的可用電池容量它沒法去充分利用的問題,因為每個電池容量不一樣,因為木桶效應把大家都拉下來了。
同樣的,我們找了很多項目是在并聯的時候,因為我們先串起來再并聯,很多并聯的時候同樣這個問題也很嚴重,不同電池出廠的時候還好,到了儲能系統好幾年它的偏流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最終都帶來的實際做的100兆瓦電站實際容量很低,我們沒有辦法發揮它更大的價值,沒法降低它的度電成本。
第三,影響LCS的另外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電池工作溫度差異,國內都可以看到西北早些年投了很多電站,海外最早北美、英國有很多調頻電量,出現了非常大的共性問題,就是因為電池衰減遠遠超過它的理論壽命,本質最核心的問題,溫度決定它的壽命,現在回過頭來看,早些年的電站溫升和溫差普遍超過10度,甚至超過15度的,最終直接的結果,就是儲能電站的壽命遠低于預期。
怎么來解決電池的溫升,溫差的問題,現在也有很多方式,我們目前把這個溫升溫差怎么控制下來,最終提升電站的壽命,尤其今天在座的是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尤其在新能源,不光風電和光伏,本身壽命20多年,30年的壽命,怎么把儲能壽命盡量能夠去延長,能夠匹配新能源它的訴求。
第四,運維,前期電站很多人感受并不是特別深,因為早期電網并網運行了,并沒有特點關注它,那是因為沒有解決它的投資收益問題,大家對它關注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將來儲能電站定位的最短時間內穩定投資,它的商業模式能夠成立,運維是很重要的一項。
介紹一下我們下半年正式全球推出的最新一代智能組串式解決方案,這個產品,核心思考的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是怎么降低投資風險的問題,一個是怎么降低安全風險的問題,投資風險怎么實現SOC更低和使用壽命更長,安全風險怎么實現儲能系統它的安全。
這是我們這一代的系統,推出的標準超過了320AH電芯。第一個安全可靠的理念,儲能系統在起火失火之后再來做相應的安全消防,更多的它因為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一直提的理念叫做主動安全,主動預警,這里邊加上我們的保護體系,從電池電芯級別,還有內短路診斷技術,包括電池包級別的,通過優化器怎么實現安全,包括系統級的結合BMS技術怎么實現安全。
我們云BMS技術在儲能最早落地,因為最核心的也是最急迫的解決安全問題,怎么從起火之前,或者電池發生故障之前提前預判并提前切除它的風險,我們應用云BMS技術來進行內部的阻斷,實現提前把這個故障診斷出來,同時結合著后邊講的優化器技術,不僅識別出來,而且通過優化器自動切除,這代技術花的時間最久。
將來我們同步推出BMS系統,用私有云和公有云,將來3D化可視化監控,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層面,我們更多的借助于能源云BMS搭載的電池生命周期的診斷,包括它的壽命預測和衰減優化分析和安全處理,都會在能源云BMS上進行搭載。
最后是我們系統的可用度,做新能源的朋友都了解,大家很多做投資模型的時候,可用度也是非常好用的指標,我們一直在整個的系統設計之初,怎么圍繞這個看影響系統可用度的因素是什么,儲能系統會影響幾塊比較大,還有一個空調壞了,我們一個箱都要停下來。現在圍繞幾個方面,通過電池包級,通過PCS將來溫控系統,通過分布式溫控手段最終大幅提升整個系統可用度,最終提升項目收益,降低度電成本。謝謝各位行業專家同仁。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