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祁連,茫茫戈壁。在河西走廊西端廣闊的戈壁灘上,一座座挺拔高聳的風力發電機迎風而立。巨大的葉片隨風旋轉,不息的風能源源不斷地轉化成電能,照亮千家萬戶。
6月24日,全國首個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酒泉建成。這驕人成績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堅守大漠戈壁辛苦探索和默默付出的風電建設者,劉錦帆就是其中一員。
正在進行數據分析
2009年,學習材料成型及控制專業的劉錦帆,邁出大學校門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工作中,這一干就是12年。
盛夏,中材科技酒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一派忙碌景象。雖懷有身孕,劉錦帆依然堅守在崗位上,仔細檢驗著每一個風機葉片。葉片內部空間小,檢驗工作需要從葉根爬到三四十米的地方,狹小的空間加大了劉錦帆工作的難度,可她卻日復一日,在葉片里爬行做數據匯總……

劉錦帆在風機葉片內部仔細檢驗著每一個部位
“作為一名質量管理工作者,我就是產品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是質量把關的責任人,必須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劉錦帆說。
為了干好工作,劉錦帆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充電學習,自學了大量專業技術知識,并把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用于生產實踐,積極攻關遇到的技術難題,逐漸成長為技術高超的“工人技師”、創新工作帶頭人。
“苦活、累活是黨員的‘試金石’,作為一名優秀黨員就要將困難扛起來,齊心協力最終完成任務。”這是劉錦帆常掛在嘴邊的話,而在實際工作中她也始終如一地履行著這個承諾。

劉錦帆和她的團隊
在劉錦帆帶領下,她的團隊完成的主梁工藝改進年度可節約成本150余萬元,所負責的型號通過優化工藝又節約了上百萬元。她積極推行高質量芯材套裁等新工藝,采用模具水循環降溫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從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長為風機葉片生產技術員、質量主管、開發改進工程師、型號團隊負責人、制造部經理助理,劉錦帆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執著的敬業精神奮斗在生產一線。她也先后被授予“酒泉市五一巾幗獎”“甘肅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劉錦帆用踏實和敬業贏得了同事的一致贊揚,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知識型、技術型工人的精彩華章,被同事親切地稱為“西北風電的戈壁鐵娘子”。

劉錦帆榮獲全國勞動模范(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