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海上風電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結合國家和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研究部署加快推進廣東省海上風電建設工作。這是繼2018年后,廣東省再次召開大規模海上風電推進會。
2018年,廣東省首次在明陽集團召開全省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工作現場會,明確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會議實質性促進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規模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底,廣東省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僅約為1.4萬千瓦;但截至2020年底,廣東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101萬千瓦,相較于2017年上升了約73倍。
為保證2021年12月31日后補貼時代海上風電產業的持續發展,今年初,廣東省發布《關于促進我省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對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網的項目給予地方補貼,同時建設平價上網示范項目。
日前召開的第二次海上風電建設工作推進會,為海上風電邁入發展新紀元做好充足的支持和引領。會議強調,“十四五”時期廣東省能源消費總量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規模化開發利用海上風電是廣東省新增電源的重要抓手。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科學謀劃、前瞻布局,全力推動“十四五”時期廣東省海上風電實現更大發展。要全力推進在建項目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統籌協調,確保年底前盡可能多項目全容量投產并網。要抓緊制定出臺廣東省過渡期項目的支持政策,確保項目如期建成。要抓緊研究編制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合理安排開發節奏,創新技術路線和開發模式,科學指導全省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建設。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高水平建設世界級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打造全產業鏈生態。
廣東擁有全國最長的大陸海岸線,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是全國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因此,海上風電也是廣東省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領域。今年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探索實施“鏈長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生態。
據統計,當海上風電發電量約占廣東年用電量的15%時,廣東未來10年新增電力需求都能由海上風電提供有效供給,將有力推動廣東率先完成碳達峰目標。
此次海上風電推進會,有利于促進廣東省出臺海上風電從補貼向全面平價過渡的政策支持;促進“十四五”期間更進一步規模化發展海上風電產業,使其成為廣東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同時,科學引領海上風電產業實現創新性、高水平發展,形成“全球海上風電看中國,中國海上風電看廣東”的全球領先的發展格局。
為積極推進助推廣東省海上風能產業加速發展,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在此次廣東省海上風電建設工作推進會發言中表示,明陽智能早在2016年就開始前瞻布局平價時代的到來,積極圍繞顛覆式和跨越性創新,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現已具備支撐開啟新一輪海上風電無補貼高質量發展的新紀元。公司研發適用于深水區的漂浮式基礎;研發適用于近海淺水區的超大容量海上風電產品線,全國單機容量最大的11MW風機今年下半年下線可規模化應用,是全球海上風電適應各種風況、最齊全的產品線。
作為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智慧能源企業,明陽智能高度強調研發創新與生產力轉化之間的無縫銜接。目前,公司已在全球布局了“一總部、五中心”的研發創新平臺,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參與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訂89項,形成了650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
據悉,明陽智能憑借扎實的研發創新能力,風機的優異性能和抗臺風技術優勢已成為公司的鮮明標簽,打造了世界級風能“智”造的中國解題范本。同時,依托科技化、規模化等優勢不斷降本增效,加速風能產業平價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