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晚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德歐領導人就中歐關系深入交換意見,為下階段中歐關系規(guī)劃方向,確定重點領域,一致同意加強溝通協(xié)調合作,確保今后中歐之間一系列重大政治議程取得成功,深化互信,實現(xiàn)互利共贏,堅持維護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推動中歐關系邁向更高水平。中歐雙方宣布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xié)定》,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xié)定談判,實現(xiàn)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中歐決定建立環(huán)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數字合作伙伴關系。
習近平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zhàn),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越是面對這樣的形勢,越要牢牢把握相互支持、團結合作的大方向,越要堅定不移推動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維護正義注入更多正能量。
習近平強調,中歐要做到“4個堅持”。
一是堅持和平共處。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不同文明文化多元共生才是常態(tài)。中歐和平共處的力量堅定一分,世界的和平和繁榮就多一分保障。
二是堅持開放合作。中國致力于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中方將通過不斷挖掘內需潛力,實現(xiàn)中歐兩大市場、兩方資源的更好聯(lián)通、更大效益,推動中歐共同發(fā)展更加強勁、更可持續(xù)。
三是堅持多邊主義。中方愿同歐方在雙邊、地區(qū)、全球層面加強對話和協(xié)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聯(lián)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是堅持對話協(xié)商。中歐要把握好中歐關系合作發(fā)展的主流,以對話化解誤解,以發(fā)展破除難題,妥善管控分歧。
中歐領導人決定,建立中歐環(huán)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伙伴、中歐數字合作伙伴。
習近平強調,要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建設性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相互支持對方明年辦好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昆明大會取得積極成果,為推動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貢獻。要打造中歐數字合作伙伴。中方提出了《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希望歐方同中方一道,推動制定全球數字領域標準和規(guī)則,促進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良性發(fā)展。要妥善解決彼此合理關切。中方密切關注近來歐方在5G、外資審查、政府采購、競爭政策等方面的一些動向,希望歐方保持貿易和投資市場開放,塑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huán)境,保障中國企業(yè)合法權益。
在9月15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氣候變化是中歐合作重要領域,請具體介紹一下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會晤中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討論情況。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回答說:在9月14日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上,習主席指出,要打造中歐綠色合作伙伴,建設性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zhàn)略,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大貢獻。中方愿盡己所能作出更大貢獻,我們正在研究本世紀中葉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愿景,包括二氧化碳達峰和碳中和問題。
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原定于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受新冠疫情影響宣布延期后,最終確定于2021年11月1-12日繼續(xù)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即COP15大會原定于2020年10月15-28日在云南昆明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15籌備工作延期,今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COP15重新定于2021年5月17-30日在云南昆明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