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上風電,不少市民會感到陌生。其實伴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創新,海上風電正悄悄走進市民的生活。
福建每年的海風均較強、穩定,這為發展海上風電提供了基礎,經過這些年的建設,福建省近海正在建設和運營的風機有上百臺。一臺風機,每小時可以產生6000度到1萬多度電能,是陸上風電的兩倍以上。這些風機也需要專業機構進行常年安裝、調試、檢修。
2017年,福建海電運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他們目前正在研發可以用于海上風電維護的“滴滴打船”技術,保證電力設備的運營。
海上風電潛力是陸上兩倍
距離福建海岸十多海里的近海區域,常常能看到高達七八十米的三葉風機。這些風機被牢牢固定在硬土層里,可達海平面以下四五十米。
福建海電運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說,同樣是風電,海上風電相比陸上風電,優勢還是明顯的。“陸上風電每小時能產生3000度電,但海上風電每小時最高可達1萬多度。”一名業內人士介紹,海上的風速比陸上高20%左右,因而同等發電容量下海上風機的年發電量能比陸上高70%。
如今,福建省內的海上風電場已初具規模,擁有上百臺風機,分布在莆田平海灣、福清興化灣風電場等17個地點。未來,這些風機將逐步從近海蔓延至深海。
“一臺海上風機,一小時的故障,損失就大幾千甚至上萬元。”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也意味著海上風電的運營維護,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運維船福建造 抗8級臺風
2018年,“海電運維101”號運維交通船出現在福建近海,船體是鋁合金,為福建本土設計制造,主要針對海上風電的運維通達服務。這艘船最高航速16節,具備夜航能力,可以在三米浪高的情況下,持續穩定地頂靠風機20分鐘以上,為運維工程師登爬風機提供了安全保障。
過去三年,福建近海的風機數量逐步增加,為了滿足客戶需要,運維船的種類、功能、材料、技術都在升級,目前已研發了五個系列。
比如最新的“海電運維501”采用雙體、雙機、雙槳、雙舵配置,最高抗8級臺風,最高航速已經提升到25節,處理海上應急事件的效率更高。“5系列和1系列相比,主要是航速和參數提高了。由于船的材質是鋁合金,不像鋼鐵那般重,航速因而得以提升。”上述負責人說,坐在船內,12名船員享受安全舒適且低噪音的環境,從而可以連續在多臺風機間進行運維作業。
大數據分析 運維將更高效
一個成熟的海上風電運維智慧調度系統,也是新行業發展壯大的必備“武器”。
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大數據平臺,涵蓋海上風電環境及設備監控、智能維運、海洋資產防護報警、海底資產防護報警和風機運行監測等功能模塊,提供精細化七天預報、臺風路徑展示、海上調度管理、海工裝備監控、船舶實時軌跡、海纜分級預警等功能。
“有了這個系統,我們根據海浪、天氣預測、海域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計算出一趟出行的油耗,判斷出什么時候出海最安全。”上述工作人員說,這種技術被稱作是海上的“滴滴打船”。
此外,該公司有七八十名技術人員,在風機出現故障時,可迅速調度人員進行檢修。而每名技術人員都佩戴一個可實時監測的頭盔,根據系統指導分配任務,避免勞動力浪費的同時,也增加一道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