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2019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風電進入平價上網倒計時。
根據現行政策,對于陸上風電項目,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對于海上風電項目,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2022年起,新增海上風電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
當前形勢下風電開發風險增大
根據國家能源局電力并網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末,我國累計風電并網容量2.1億千瓦,2019年新增并網容量2574萬千瓦。
2020年是風電平價前搶裝的關鍵一年,根據目前風電存量項目情況,預計今年新增并網將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受疫情影響,第一季度風電新增并網236萬千瓦,同比減少242萬千瓦,下降50.6%。當前各地尚未出臺延緩并網期限政策,在搶裝潮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今年下半年風電搶裝會進入沖刺階段,目前的風電產業鏈應對如此大規模的搶裝,供應形勢嚴峻,搶裝會帶來一系列工程質量與產品質量風險。
補貼退坡,平價上網,在投資收益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業主勢必會嚴格控制項目開發成本,而產業鏈降本尚未達到支持平價的地步,各級供應鏈為了競爭,獲取訂單,可能會削減部分隱性成本,導致技術風險上升。這意味著風電市場開發的風險進一步加大,風電業主的投資回報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認證發揮積極作用
就目前來看,型式認證仍然是風電行業認證的主流。
型式認證能夠證明風電項目的關鍵組成部件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屬于基礎性認證。在目前風電項目的風險狀況下,有許多不可控因素超出了型式認證的范圍,比如風電項目在開發階段的技術風險和程序風險等,而這些風險可以通過項目認證進行管控。
何為風電場項目認證,風電場項目認證是指由權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對風電場設計開發過程中機組的安全性、風電機組的場址適應性、支撐結構的安全性及制造、運輸、安裝和運維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督評估,并簽發書面保證的過程。項目認證在風電機組型式認證基礎上進行,通過完成特定的評估和監督模塊后頒發相應的認證證書。項目認證保證風電場項目設計開發的規范性,在項目初期使項目風險得到充分考慮,并降低項目建成后的長期運行風險,整體上保障項目效益。
項目認證是IEC規定的管控項目風險的認證模式,在風電發達的歐洲,包括德國、丹麥和荷蘭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將項目認證作為強制要求,以確保項目的可靠性,保障投資回報收益。
與風電項目開發的總成本相比,項目認證的成本微乎其微,在平價上網倒計時,行業搶裝的大背景下,合理的運用項目認證完成風險管控,為風電投資者提供了新的選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