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地區和美國,海上風電項目隨時會經受臺風和颶風的考驗。那么,開發商和風機制造商的各種措施能否保證風機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呢?看看專業的保險公司是怎么說的。
來自美國加州的GCube Insurance Services公司專門從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保險,其業務遍及風電、光伏、水電、生物燃料發電、波浪潮汐發電等。
公司核保人Robert Bates表示:“臺風和颶風的風險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臺灣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的保險成本是歐洲項目的兩倍,而美國的項目也比北海的項目貴了三分之一。”
“目前,保險專業知識一般都以歐洲的海上風電為基礎。在歐洲,北海有時會有大風暴,但從來沒有像襲擊美國和波多黎各的颶風哈維和瑪麗亞那樣,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但現在,在美國和臺灣地區,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項目。對于保險公司的每個人來說,了解風機如何在這些區域中生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許多風機制造商針對極端天氣推出了所謂“抗臺風”機型,但這些風機還沒有真正經歷過臺風的考驗。一旦真的有這樣的事件發生,美國和臺灣地區的項目未來在投保時就會遇到困難。在臺灣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都集中在一起,破壞性的臺風經過之后,可能破壞一整片海域的多個風場,假設每個風場要賠償5000萬美元,這對保險公司是巨大的風險。
“盡管這些新興市場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但公司目前感覺可以為他們提供保險。我們對抗臺風機型進行了一些盡職調查,制造商已做出一些關鍵調整比如降低輪轂高度,這樣發生重大損壞的可能性就很小。其他的措施還包括塔筒使用更厚的鋼材,減少葉片長度。這可能會增加項目的LCOE,但出于安全考慮,這是有必要的。”
對于開發商來說,臺灣地區的項目雖然承擔臺風和地震的風險,但臺灣海峽的風資源比北海很多區域都好,容量系數很高,電價相對來說也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