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建集團河北院和廣東院主編的國家級規范《海上風電場設計規范》(內審稿)順利通過了專家內審。根據進度安排,征求意見稿將于2016年1月15日前完成并提交中電聯,預計3月底掛網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年年底發布。
國家級《海上風電場設計規范》通過內審
日前,中國電建集團河北院和廣東院主編的國家級規范《海上風電場設計規范》(內審稿)順利通過了專家內審。根據進度安排,征求意見稿將于2016年1月15日前完成并提交中電聯,預計3月底掛網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年年底發布。
《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海上風能資源、總體設計、海上風電機組選型及布置、電氣、海上風機基礎、海上升壓站、施工組織設計、信息系統等。編制《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將進一步完善海上風力發電工程建設國家標準體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導我國海上風電設計工作,充分發揮海上風電能效,為國內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國家開展海上風力發電場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據悉,本規范是一個綜合性規范,涉及電力、石油、水利等各個領域,不同領域技術條款深度和行業習慣均不相同,給匯總整理規范帶來極大挑戰。
(陳博)
國家風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甘肅)獲批成立
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批準甘肅省特檢院籌建的“國家風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甘肅)”近日正式獲批成立。
國家風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甘肅)于2010年2月由甘肅省發改委同意立項、質檢總局批復建設。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備和努力建設,中心已按要求通過了國家認監委組織的“三合一”評審和授權,并經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合格,分級評定為B級。
中心的成立,將為保障風電設備質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對提升甘肅省風電設備檢驗檢測整體實力,促進全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樊玟暄)
福州攜手三峽集團建海上風電產業園
日前,福建省福州市政府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在北京簽訂了深化合作投資協議。根據協議,在“十三五”期間,三峽集團及其戰略合作伙伴將共同投資300億元,在福州地區開發建設相關項目。
據悉,將由三峽集團作為主投資方,福州市政府以適當方式及股比參與,成立園區運營公司。雙方將在福州市江陰工業區投資40億元,建設并打造福建唯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三峽集團將通過引進并聚集知名的海上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建設海上風電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及檢測、設備安裝及轉運、電站運行及維護、人才培養及培訓等五位一體的產業集群。
記者獲悉,項目計劃2016年上半年動工興建,建成達產后年度產能可達150萬千瓦-200萬千瓦,年產值在130億元以上。
(溫海龍)
山西風電消納突破百億千瓦時
記者從山西省電力公司獲悉:2015年山西電網風電消納年發電量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0.09億千瓦時,同比增34.54%。
按每度電消耗標煤350克測算,100億千瓦時風電相當于減少350萬噸煤炭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10萬噸。
截至2016年1月1日,山西電網風電并網裝機總量達到669.1萬千瓦,同比增長39.11%。隨著風電并網裝機容量不斷增大,風電在山西已成為僅次于火電的第二大電源。按規劃,到2020年山西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800萬千瓦,發展前景明朗。
目前,山西電網風電裝機90%集中建設在山西忻州、朔州、大同地區。山西全省發電裝機容量突破6500萬千瓦,風電就達到670萬千瓦,占比10%,機組利用小時數居全國風電大省第三位。
(周亞軍 陳帥)
合肥首座風電場發電超3億度
截至今年1月1日零時,合肥地區首座風電場——巢湖觀湖風電場累計發電量達31254.39萬千瓦時,正式突破3億度大關。
觀湖風電場位于安徽巢湖槐林鎮,一期于2013年12月正式并網發電,經過擴建,該工程目前一、二期共建有66臺低風速智能風機,總裝機規模達99兆瓦。
目前,巢湖觀湖風電場一、二期項目累計發電量突破3億度,上網電量30717.3萬千瓦,創造產值1.87億元,與相同體量的火電廠相比,節約標準煤達10.4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84萬噸,節約用水9.71噸,有效的緩解了地區用電負荷壓力的同時,積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綠色清潔能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