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重大沖擊,其影響已經從虛擬經濟蔓延到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擴散到發展中國家。全球經濟大幅減速,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都已陷入衰退。目前,金融危機還在進一步惡化,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速將會進一步放慢,增長速度只能維持在2%左右,遠低于過去10年來近5%的年均增速。可以肯定,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的中長期影響仍將是相當深刻的。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走勢
從2008年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出現負增長。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宣布,美國經濟從2007年12月進入衰退。2008年前兩個季度之所以還保持增長,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美國的減稅政策緩解了次貸危機對私人消費的沖擊。進入第三季度后,私人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負2.3個百分點。二是受美元貶值的影響,美國貿易收支狀況改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正。相比之下,投資是受次貸危機沖擊最早和最直接的領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一直為負數。美國經濟的衰退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主要原因是:美國房價和股價的下滑,會帶來越來越明顯的負財富效應;短期內信貸緊縮的趨勢難以扭轉;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多年疲軟的美元匯率呈現出連續走強趨勢,將會阻止美國經常賬戶的改善,降低凈出口對增長的貢獻度。
日本經濟從2008年二季度開始出現負增長,已經陷入衰退。導致日本經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部世界經濟狀況惡化。受次貸危機影響,消費者信心降低。一至三季度,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多年來,出口導向型模式一直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但受外部需求下降和日元升值的影響,凈出口對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二、三季度均為負數,這是多年來罕見的現象。但是,日本金融體系相對比較健康,卷入次貸危機的程度較低;不存在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通貨膨脹壓力較小。因此,日本經濟衰退的程度將低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