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低谷期,內蒙古八成風電機組不能出力,風機無奈停轉
在中國部分地區曾經因電煤緊張而出現拉閘限電的時候,在內蒙古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風車卻因電力外送通道不暢而停轉。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電力公司計劃處了解到,去年入冬至今,內蒙古電網(不含東部四盟市)內已接入風電裝機容量430.2萬千瓦。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內蒙古電網可全部消納這些風電機組,但在夜晚用電低谷期,由于要確?;痣姽釞C組的運行,不得不讓風機棄風停轉,有32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不能出力,比例占到80%。而夜間,正是草原上風力最大、最穩定的黃金發電時間。
風電難上網成為掣肘
“今年冬季,內蒙古風電機組大面積棄風問題相當嚴重。”內蒙古電力公司總經理張福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因為內蒙古的風電無法并入國家電網,風電在內蒙古不能完全消化,向華北和其他地區又無法送電。
據張福生介紹,內蒙古電網通過優化調度,白天風電都能夠滿負荷運行,但到后夜低谷期,為保證城市居民供熱,風電不得已采取棄風的措施。后夜期間內蒙古電網最低負荷(包括東送)約1230萬千瓦,其中火電供熱機組就占了1200萬千瓦。為了保供熱保民生,留給風電的負荷裕度已經很小,電網無法滿足風電全額上網的要求。目前內蒙古要求并網運行的風電容量已占到電網最高供電負荷的27%,遠遠超過內蒙古電網的承受能力(中國電科院論證內蒙古電網風電承受能力為8%至10%)。
對于企業來講,遭受的損失尤為嚴重。據國電龍源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齊來生介紹,入冬以來,他們在烏蘭察布輝騰席勒草原上的風電場,有電送不出,有風發不成,只好在夜間棄風,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達到8000萬元。
京能國際公司岳恒飛介紹說,京能已經在內蒙古投產了70萬千瓦風電,由于內蒙古西部電網消納不了太多的風電,只能讓風機棄風停轉。從去年入冬到2010年元旦,公司已經損失了1.8億千瓦時的電量,相當于損失了1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