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山在會上說,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出現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新能源補貼大量集中在江蘇、山東等經濟發達地區,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四川和貴州等地多是水電,得不到補貼。“我們目前正在研究碳稅政策,這樣可以避免對西南地區水電征稅,以促進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史立山表示。
史立山指出,目前風電已經比較成熟,風電發展市場制約小,因此具備大規模開展的條件。“今年將組織大規模的海上風電招標,目前基本思路已經形成,將會盡快推出。”
補貼額可能“不夠用”
史立山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增加,未來補貼額可能不夠用,繼續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的制約很大。
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高,目前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實行補貼,即要求電網公司按照售電量每度電補貼2厘錢。新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將目前發改委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補貼)與財政部支持新能源發展的基金并到了一起。對此,史立山表示,這樣做便于管理,征收也不存在問題,“這個錢今年可能還夠用,如果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不斷增加,補貼力度沒有增加,錢不夠的問題就長期存在,財政部那邊是否會增加撥款也很難說。”
■ 專家觀點
對風電不應過度緊張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秦海巖秘書長表示,從1989年起,新疆達坂城就開始建設了風電場,最早的風電機組已經運行了20年,并沒有因為風沙磨損而損壞,風沙磨損對風電機組不是什么問題。對于風電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組織技術攻關,不應該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會長石定寰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還缺乏權威的風機認證機構,國內的風電資源評價手段還不足,這些政府都應該積極投入完善。“目前中央已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戰略,地方有積極性是好的,在這方面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應政策解決問題,例如規劃風電上網等以促進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