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舉延攬具有海外背景的人才,收購德國VENSYS公司,投資美國明尼蘇達風場、擬赴H股上市……這一串眼花繚亂的動作背后,折射的是整機制造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晰而又完整的國際化線路。
隨著國內整機制造競爭的激烈,金風把持近數年之久的龍頭地位已經開始動搖:2008年,新增裝機容量滑落到第二位,特許權中標價格與份額雙雙出現下滑。在一向未雨綢繆的金風董事長武鋼眼中,金風后續成長的天花板已越壓越低,企業要持續發展,從競爭激烈的“紅海”暢游到更為廣闊的“藍海”之中,已成為金風的必然選擇。
從1986年僅有幾人的新疆風能研究所,到2007年A股上市成為國內風機制造翹楚,金風用了20年時間。如今,金風有著一個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5年進入世界風機制造商前5位。
在這場跨國旅行開始以前,金風正在做著最充分的準備:人才、技術、市場、資本,就像這架旅行車的4個輪子,成為金風走向國際的關鍵支撐。在國內整機制造業競爭愈發激烈,業內高調討論“走出去”的今天,金風作為國際化戰略最為清晰的整機制造公司,其海外戰略對整個行業而言,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招兵買馬
2009年10月21日,一年一度的國際風能大會,依舊是人頭攢動,熙來攘往。較往年不同的是,金風科技的展臺上,多了好幾張外國臉龐。滿眼望去,除了維斯塔斯等幾家國外制造商外,就屬這里的外國人最多。
一張張異國面孔的背后,透露出的是金風正在加緊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信息。
“我是今年5月份從西門子過來的,負責公共事務的同事來自福特,負責國際業務的澳大利亞與馬來西亞同事是6月份來的,搞研發的同事8月份剛剛從新加坡招來。”金風科技戰略及全球發展總監周彤在談到公司的人才國際化戰略時如數家珍。
近幾年,金風在招聘國際化人才上,可謂求賢若渴,其招聘的外籍員工,工資都是比照所在國標準發放。而從其他跨國公司挖角而來的員工,待遇也較之前優厚許多。除了在北京大量招募具有海外背景的員工,金風還在德國、美國與澳大利亞等地,大舉吸納當地人才。
人才,被董事長武鋼看成是企業走向國際的第一步。在金風的業務部門中,具有海外背景的員工數量已經過半,這些來自于維斯塔斯、通用電氣、西門子、ABB、福特等跨國公司的優秀人才,將成為金風走向國際市場的先鋒隊。
伴隨著人才的國際化,金風發展的重心也逐漸由新疆轉移到了北京。目前,金風的管理、營銷、研發、財務、人力資源等部門已經搬到亦莊,武鋼在北京停留的時間,也早已超過新疆。
伴隨著企業地域重心的轉移,未來幾年金風將在亦莊大興土木。除去一座形似雙子座的大樓外,其公司公告聲稱,金風全資子公司金風科創預計兩年內在亦莊建設電控生產車間、風電服務中心及其售后維修車間。建成后將形成3000套兆瓦機組電控系統的設計生產能力,公司電控產品的自給率可以達到90%以上。
德國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