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甘肅日報報道,8月17日至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帶領調研組在甘調研。
據悉,此次和丁仲禮一同參加調研的還有:
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鹿心社、
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于忠福、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李高、
全國人大代表呂春祥、鄧瑩瑩。
調研組聚焦主題是“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情況”。丁仲禮指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推進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被寫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專題調研報告計劃在12月底前完成。
調研重點是:
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
可再生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情況
分布式智能電網、儲能規模化發展情況
可再生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建立情況
建設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面臨的制約因素和重點難點問題
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等
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202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提出,為推進“雙碳”工作,須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等。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這是高層首提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踐行“雙碳”目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相關部門披露,第一批9705萬千瓦的基地項目已經全面開工,計劃今年底全面投產。第二批基地陸續開工,第三批基地已經形成了項目清單。按照《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規劃到2030年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約4.55億千瓦。
但隨著大規模基地項目陸續落地,消納掣肘將日益嚴峻。有業內人士預期,隨著風光規模快速飆升,棄光棄風率或將再次攀升。近日也有消息稱,因消納通道問題,西部地區已有大基地項目發生停工現象。
作為風光基地建設的重點地區,此次在甘肅,丁仲禮帶領的調研組聽取了甘肅省開展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情況匯報。
丁仲禮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要結合地方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作出貢獻。
甘肅風光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很大空間,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開發早、投入大,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丁仲禮希望甘肅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好可再生能源法規定的各項制度,完善責任體系,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工作,力爭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同時,要認真總結梳理可再生能源發展實踐中的經驗和問題,為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