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紀周禮在2023SPW上海鉑金周暨中國鉑族金屬市場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并在會議期間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
紀周禮認為,玻璃纖維行業發展趨勢有四個特點,即綠色低碳化、智能制造化、產業價值化、國際引領化。尤其綠色低碳化中,探索低碳原料配方、開發氫能窯爐等關鍵技術是行業接下來發展的重點。
“玻璃纖維的生產過程中經歷了原料、熔制、成形、制品等幾個過程。從固態礦物成纖的過程中,離不開核心設備是鉑金漏板。不管是從玻璃纖維誕生之初的坩堝拉絲還是現在的池窯化生產,都離不開鉑銠合金。”
玻璃溶液通過鉑銠金屬漏板的拉絲過程
紀周禮解釋,池窯玻纖用鉑金主要在漏板和包磚等,其中漏板用鉑金占池窯用鉑金的95%以上,鉑銠合金的投入占池窯生產線的投入都在30%~50%。“可見,從工藝要求和投資規模的角度而言,鉑金作為關鍵設備,在玻璃纖維行業領域將顯得越來越重要。”他補充道。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生產國,產量占全球產量的60%以上,技術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紀周禮介紹,2022年國內玻璃纖維產量已達687萬噸。
目前國內產能分布基本上在華東地區和西南地區,主要企業有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山東玻纖集團有限公司、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排名前五的企業產量達到約540萬噸,約占全國產量78%以上。
其中,中國巨石、泰山玻纖、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的占比達到全國產能的55%左右,已形成明顯寡頭競爭格局。
“隨著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風電、5G、光伏等下游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玻璃纖維的需求及產能將會持續增長。”
展望未來,他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玻璃纖維需求將以4.3%的復合年增長率上升,下游多點開花,成長空間廣闊。(來源: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