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光伏行業繼續高歌猛進,實現了首季“開門紅”。在應用端: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3.66GW,同比增長154.8%。其中集中式地面電站新增裝機15.53GW,工商業分布式新增裝機9.13GW,戶用光伏新增裝機9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比再次突破50%。與此同時,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426GW,超過水電,居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第一位。
在制造端,一季度多晶硅產量27萬噸,同比增長58.8%;硅片產量115GW,同比增長59.7%;電池片產量105.3GW,同比增長67.1%;組件產量92.7GW,同比增長71.7%;四個環節同比增長均在58%以上。此外,光伏產業內的各個組件企業不斷刷新著組件光電轉化效率的紀錄,進一步降低了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也為蓬勃發展的光伏市場帶來了更多的產品選擇。光伏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已經成為行業內外的廣泛共識。
隨著光伏應用場景不斷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海上光伏、水面光伏等正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新熱點。尤其是海上光伏、水面光伏等光伏應用新場景相較于地面光伏電站對于光伏支架、邊框的防腐、輕量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帶動了光伏支架、邊框等輔材輔料的不斷創新升級。由于復合材料強度高、耐腐蝕、耐候性能強、可塑絕緣性、輕質美觀等優勢,也具有輕質化和易加工等優點,當前一些企業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使用玻璃纖維(含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的光伏邊框及支架來替代傳統的金屬材料。
光伏產品需要保障電站系統在戶外條件下25年以上穩定運行,新材料在光伏產品中的產業化推廣應用,材料企業和光伏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研發、測試以及戶外實證等方面充分做好驗證的同時,也需要考慮電站施工、安裝、運維以及回收等方面的問題。今年SNEC展會上,一些企業也陸續推出了采用復合材料的光伏組件和支架產品,已經邁出從產品研發、測試到產品出貨的堅實一步,如重慶億煊宣布成功生產出復合材料光伏支架,沃萊新材、英辰新能源對外推出光伏組件復合材料邊框等,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