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極端天氣、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電源裝機結構中清潔能源占比高不確定性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缺煤無油少氣的中部地區陷入用電“饑荒”,一度面臨缺電困局。
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據數據統計,湖南、江西去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4%、7.9%,1至11月份分別同比增長4.3%、4%。
冬季極端天氣提前,加大供電保障壓力。受強冷空氣影響,2020年東中部極寒天氣較往年偏早1個月,氣溫較同期偏低,進一步增加了空調等用電負荷。
國網新疆經研院院長趙志強介紹,中部地區如江西省和湖南省均屬一次能源匱乏省份,缺煤無油少氣,水力資源較豐富但已開發殆盡,新能源資源不優,“十三五”以來,電力供需一直處于緊張局面,“十四五”及后期電力缺口也將逐步加大。以湖南為例,目前外受電通道能力600萬千瓦,外送通道能力已全部送足。考慮“十四五”雅中直流工程投產及需求側響應后,2025年湖南省電力缺口在579萬千瓦,電量缺口74億千瓦時,2035年電力缺口超過2500萬千瓦,電量缺口539億千瓦時。
因碳達峰目標,東中部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難新建火力發電廠。建設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工程,受地域和季節性影響較大,發電能力受限。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調控中心副處長楊峰表示,江西省能源結構日趨多元,但有其局限性。如水力發電方面,冬季為江西枯水期,水力發電能力下降,同時為保證民生用水需求,部分廠站需要控制下泄流量,發電能力受限。這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湖南,湖南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合計超過53.45%,整體水電風電比重大且調節性能差,全省水電裝機中63.9%為日調節或徑流電站,不具備調節能力,冬季典型日高峰負荷時刻水電出力基本為裝機容量的30%左右。風電裝機占比12.78%,多分布在西部、南部網絡結構薄弱區,夜間出力大,與電網負荷曲線呈負相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