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此對照,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以風電市場為例。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630萬千瓦,同比增長106%。不過,整體來看,現在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占國內發電設備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據測算,假如我國在2020年達到歐洲五成的裝機占比,屆時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年均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900萬千瓦,帶來的風電市場總需求將超過1800億美元。
再來看太陽能發電。2008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59.5億千瓦,比2007年增長了110%,其中新增量的近九成被歐美國家占有。而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發電總裝機容量的萬分之一,處于行業發展的初始階段。
而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表示,太陽能發電裝機總容量在2010年達到30萬千瓦,2020年達到180萬千瓦。據此,有業內機構樂觀地預計,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效率的不斷提高、政府補貼的到位,太陽能發電產業將迎來長期、爆發式的增長。
聯合證券資深分析師王爽認為,我國政府從財政或價格政策上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將推動這一產業從初創期向成長期發展,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投資機會。這些機會不僅在單個行業本身,更多的是促進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而技術創新將成為重要的投資領域。
警惕新能源產業繁榮背后的隱憂
目前來看,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個別產業甚至出現“井噴”的勢頭。但是,這種“繁榮”之下也有隱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或者重復建設產業鏈,致使某些產業剛剛起步,就已出現發展失衡或盲目跟風的前兆。
以風電為例,截至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為1220萬千瓦,相比并網總容量的894萬千瓦,這意味著至少有近28%的已建風電設備被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