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太陽能行業發展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不少企業是設備、原料、市場都高度依靠國外,在核心技術和增值環節上沒有話語權,這樣一來,產品的價格就無法掌控,看似熱熱鬧鬧,頭頂高科技光環,實際上只是處在整個產業鏈的低端,而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發展投入的相應補貼和財稅支持還遠遠不足。
新能源普及亟待政策統籌
面對現實問題,今后我國的新能源發展道路究竟應該怎么走呢?來聽一下專家是怎么說的。
不少新能源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新能源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技術發展路線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國彪
因為一個新的生產要經受工藝生產的完善,然后再到應用的考驗,希望生產方有很好的考慮,包括研發單位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
以風電為例,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在建設風電廠的時候,往往都是地方或者企業行為,缺乏全國統籌的考慮,也正因為如此,造成了電廠建成后無法上網的問題。因此,對于風電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快解決風電與電網匹配的問題,一方面在建設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電網的承受能力,而另一方面也應該盡快加大電網的改造力度,爭取讓風力發電能夠早日上網。此外,專家也建議,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來保障新能源的迅速推廣。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其勵
一個新生的事物,它的發展還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如果沒有政策的支持,純粹拿到市場上去做競爭,它和常規電站是沒法比的,政策的支持還是比較關鍵的。
我國新能源汽車每輛最高補貼60萬元
就在大家都在期待新能源到底該如何發展的時候,記者今天從財政部、科技部了解到,鼓勵汽車行業使用新能源的財政補助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出臺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這次財政支持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主要指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主要依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并適當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確定。具體來看,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中,混合動力汽車按照節油率分為五檔補貼標準,最高每輛車補貼5萬元;純電動汽車每輛可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另有標準,其中混合動力汽車分為使用鉛酸電池和使用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兩類,最高補貼額分別為8萬元/輛和42萬元/輛;純電動汽車補貼標準為50萬元/輛;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標準最高為60萬元/輛。
新能源公交車助推我國新能源汽車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