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因此在即將公布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有關能源“十三五”規劃的內容將占據重要位置。
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實際上,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11月,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已經提出了"十三五"能源發展的戰略思想、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具備了能源"十三五"規劃的雛形。”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和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介紹,“《行動計劃》在一定意義上已經相當于簡約版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了,在未來的正式規劃中,個別指標可能會出現調整,但不會也不應該出現太大變化。正式規劃會更細致一些,會安排一些具體的工程項目。”
在《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之外,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形成未來中長期的總體能源戰略體系,具體包括已經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及正在制定的《能源安全發展戰略》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5-2030)》。
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目標約束性最強“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8%,根據往年的經驗推斷,今年一次能源消費增速可能在0左右。現在難以判斷這種局面,在接下來幾年會持續多久。”林伯強分析,不過初步判斷,“十三五”期間能源供需會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此前一直強調的能源消費總量的壓力已經不大。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出臺刺激消費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地方政府為了保增長,出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很大,這會刺激拉動能源消費。”林伯強解釋。
“在《行動計劃》設定的能源發展總體目標中,難度最大、約束力最強的還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這一目標,這也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國家氣候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副部長柴麒敏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1.2%。
“2010年這一比重是8.6%,我們花了四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其中2014年比2013年9.8%的比重,提高了1.4個百分點,屬于提高最快的一年,這是因為2014年處于一個特殊的經濟轉型期。”林伯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