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開發商、整機商、第三方爭食 風電運維市場是誰的蛋糕?
2014-07-22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數:2721
隨著風機大量出質保期,風電開發運營商、風電設備商、技術第三方都投入到風電運維市場競爭中。風電運營商負責風電場投資和質保期外設備運營維護,但核心技術掌握程度低;風電設備商掌握風電設備核心技術,但主要負責質保期內風電機組現場運維等工作;技術第三方提供設備在役健康狀況檢測和分析等第三方技術服務。隨著風電場投產時間增加,設備問題凸顯,科學合理的運維模式尚處于探索期、人員、設備、備件供應、環境及運維方法等因素又制約了運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風電運維市場中,風電開發運營商、風電設備商、技術第三方各具什么優勢?又有何短板
隨著風機大量出質保期,風電開發運營商、風電設備商、技術第三方都投入到風電運維市場競爭中。風電運營商負責風電場投資和質保期外設備運營維護,但核心技術掌握程度低;風電設備商掌握風電設備核心技術,但主要負責質保期內風電機組現場運維等工作;技術第三方提供設備在役健康狀況檢測和分析等第三方技術服務。隨著風電場投產時間增加,設備問題凸顯,科學合理的運維模式尚處于探索期、人員、設備、備件供應、環境及運維方法等因素又制約了運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風電運維市場中,風電開發運營商、風電設備商、技術第三方各具什么優勢?又有何短板?
開發商:需整合優勢
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文忠日前在“2014年風電場運行維護專題交流研討會”上提出,風電機組的分散布置與高空作業環境、主機廠家的技術壟斷、備件的供應渠道及儲備定額的缺乏等,都對風電運維提出挑戰。要將智能化與管理創新的結合,才能協調好人力與培訓、備件與工具、技術與信息等要素。
“當前,各發電集團的風電運營需應對的矛盾主要是風電裝機規模整體較大,但分散到單個風電場卻較小,規模優勢難以發揮;風電場檢修工作負荷大幅波動,人員忙閑不均;風電場備件存在‘用而無備’和‘備而無用’的情況;風電場技術支撐的需求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張文忠在會上表示。
有鑒于此,張文忠提出了風電運營集約化的概念,通過要素流動和資源共享打破風電場之間的空間阻隔,實現規模效益。“可以通過集控運行與指標(KPI)管理等方式對人力、物資、信息進行統一調度和整合使用,提高發電集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集團總部的主要職責在于資源共享、技術創新和績效考核 。”
大唐山東煙臺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安生部吳雙則提出了風電運維一體的新模式。“傳統而言,變電檢修、變電運行、機組檢修、線路巡視等工作由不同部門或單位獨立承擔,要求風電場配備監管人員。這種模式在新建成和5萬千瓦規模的風電公司還能勉強運行,表面上是運檢分離,實際上雙方分工模糊不清。”吳雙在會上表示,“傳統的分班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風電場發展,風電場應不再設置獨立的運行、檢修班組,只設置兩個或多個運維班組,在人員配置上進行優化,在技術管理上進行整合。”
- 閱讀上文 >> 杜祥琬:能源革命是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閱讀下文 >> 佐敦涂料:海上風電的全方位腐蝕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