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還在享受著頁巖氣創造的巨大紅利,大西洋(600558,股吧)另一端的歐洲則上演著截然不同的故事。過去4年,美國的能源成本因頁巖革命急速下滑,為美國工業復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期歐洲民用和工業用電價格則分別大漲17%和21%,民眾怨聲載道的同時,喊了若干年的“再工業化”也已成為漸行漸遠的夢想。在維持高質生活和對抗不斷變暖的氣候之間,歐洲人正在艱難地尋找平衡。
整塊大陸都在漲價
歐盟曾承諾2020年前將碳排量在1990的水平上削減20%,現在看來,這注定是一場代價不菲的數字游戲。一邊是經濟低迷導致國民薪資滯漲,一邊是不斷上升的電價,這是整個歐洲大陸的共同遭遇,其中形勢最不樂觀的是英國。
最近幾周,英國六大公共事業公司聯手將電價調高了10%之多,按照英國政府的預測,目前英國有240萬戶家庭正在遭受燃料貧困。倫敦公布的調查數據則顯示,2011年,每6戶英國家庭中,就有1戶的取暖費占到整個家庭收入的10%以上。
英國天然氣和電價持續攀升的消息近期牢牢占據英媒頭條,并迅速演變為一場政治喧鬧,兩黨領袖為此爭得不可開交。在野的工黨領袖米利班德將電價飆升歸咎于能源公司的唯利是圖,并指責現任首相卡梅倫是這些能源公司的“官方發言人”,后者則回應稱,米利班德是個“大騙子”。在卡梅倫看來,自2005年以來翻番的“環境稅”才是電價一路走高的源頭。
英國并不孤獨。10月中旬,德國公共事業公司宣布,明年起,由消費者分攤的再生能源加價將再度上調18%,至每度電6.24歐分,折算下來,屆時平均每戶家庭每年的電費將增加35歐元。
目前德國的電價為每千瓦時29.19歐分,是歐洲電價第二高的國家,僅次于丹麥(每千瓦時30歐分)。其他歐盟國家,從意大利到羅馬尼亞,也都向國民承諾,將盡全力抑制能源價格的上漲。
今年初,保加利亞已經嘗到了電價肆意飆升的苦果。2月20日,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宣布政府集體辭職,電價過高導致民眾不滿是政府崩盤的主要原因之一。
執意減排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