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掀起了電力改革的熱潮,改革的總體方向是由嚴格管制價格和市場準入、公有垂直一體化壟斷經營,向私有化和市場化方向邁進。綜觀世界各國的改革,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通過比較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電力改革的歷史背景與市場環境,我們發現,目前中國電力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條件還不成熟。中國的 電力市場 模式既不同于英、美的高度市場化模式,也不同于法國、日本的一體化模式,應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模式。
目前國際典型電力市場模式分析比較
各國由于國情、歷史、驅動力、改革目標等背景的不同,改革結果和最終模式也存在很大不同。從目前的情況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高度市場化模式。美國、英國高度市場化模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和政治背景,早在里根、撒切爾夫人主政時期,美、英兩國就熱衷于推行自由資本主義,鼓吹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鼓勵引入競爭。由于電力行業具有某種自然壟斷的屬性,因此只能在其他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完成以后,才能進行電力行業改革。這類國家目前已基本實現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業務相分離,發電側上網、輸配電和售電側的不同競爭主體之間相互競爭。
二是以法國為代表的垂直一體化模式。法國電力公司(EDF)集電網、電廠于一家,壟斷了法國90%以上的電力生產和供應,是標準的垂直一體化模式,電廠只是相當于一個生產車間。但EDF目前的壟斷地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并非行政壟斷或自然壟斷,法國法律規定別的公司也可以建電廠、電網,但顧客通過比較供電可靠性、價格水平及相關服務,最后都選擇了EDF。法國的垂直一體化模式,是抵制美國、英國,走自己的路的結果。法國核電發展歷史悠久、技術先進、價格有競爭力,并且核電所占比重高達80%,所以改革的動力不是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