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專業人士介紹,國內釩電池業界的樂觀預期是3到5年實現大型釩儲能電池產業化。有電網專家指出電網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儲能電池,儲能的建設成本應該在250美元/千瓦時以下,這個目標可能需要10年才能達到。而500美元/千瓦時將是能夠進行產業化的門檻,目前還只有日本NGK能夠進入這個區間。現在全球釩儲能電池的建設成本介入500-1000美元/千瓦時之間。
另外,釩電池的產業化發展還需政策方面理順供求關系。
目前制約釩電池發展的障礙主要是買單關系,也就是為釩電池付費的到底是發電企業還是電網。一旦相關政策出臺,理順這個買單關系,釩電池就將在未來2-3年里迎來爆發式增長。
釩資源產業擴大化
在日本,用于電站調峰和風力儲能的釩電池發展迅速,大功率的釩電池儲能系統已投入使用,并全力推進其商業化進程。而在國內,盡管釩電池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政策層面與產業界以及學術界都有共識,認為釩電池非常適合在中國發展。因為從儲量來看,中國釩礦占全球釩礦的比例為35%,產量占全球的48%,都居全球第一位。所以,即便技術、成本、政策等障礙到目前為止仍未解決,但國內少數企業已經開始謀求釩資源轉化利益最大化之路。
目前,由香港中策資本集團投資的國內最大釩電池產業基地已落戶江蘇泰州。中策資本集團在徐州、南陽等地建立了釩電池原材料生產基地,并在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甘肅玉門建立了風、光、電儲一體化的國家級示范基地。由于看好釩電池的前景,中策集團利用釩礦儲備和資本上的優勢,與日本Jenna、韓國Polyenergy、德國Avantis等企業進行股權合作,成立了洋泰能源有限公司,由中策集團控股,正式進軍釩電池領域。
“我們釩電池項目在江蘇泰州的總投資額為2.98億美元。依據規劃,該項目占地1800畝,一期工程將在明年投產,屆時可形成25億元的銷售額,2013年全部投產后,有望形成100億元的產業規模,屆時中策資本集團旗下的洋泰能源(泰州)有限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釩電池生產商。所生產的釩電池將從泰州集成后走向全球。”中策資本集團董事長黃友權信心滿滿。
“中策資本從礦業向下游延伸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思路是正確的。”全國工商聯儲能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俞振華認為,“但固體釩電池的技術太新了,它跨越了電化學,材料等領域的諸多新概念,實現產業化需要相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