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中國打算用十年時間,將自己的風電裝機容量擴容十倍。
這里面隱含著怎樣的潛臺詞,是什么支撐著如此大膽的擴張,前路又有什么樣的挑戰與難題?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后主推新能源的動作,讓徐錠明看著有點著急。
“奧巴馬利用經濟低迷的時機,大力發展新能源,如果他們成功了,未來的能源格局將被美國所主導。”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局長徐錠明對表示,不管是太陽能,還是風能,這些新能源都是全球共享的,“你無法獨占它,只有科技才能利用它。”
這意味著,在未來的能源格局中,油氣、煤炭等常規石化能源可能將不再是群雄逐鹿的焦點,相對應的,隨著新能源替代常規能源歷史進程的推進,誰掌握了先進的新能源設備和技術,誰就擁有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備受推崇的能源“新貴”
要想發展新能源科技,就要先培育好新能源市場。一個穩定的國內市場可以為新能源制造企業提供必需的產品檢測基地,以便確定其技術類型和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市場,為其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提供保障。
到了今年2月,中國能源系統時隔17年后重新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新能源尤其是核電和風電的發展,便迅速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2009年新開工和核準的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40萬千瓦,接近目前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總裝機容量(900萬千瓦)。
相比之下,官方對風電發展期望更高。規劃中,至202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有望突破1億千瓦——比5個三峽工程還要多!
“風電是目前最具有競爭力、最可能實現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品種。”談起風電之所以技壓群芳,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能源品種,周鳳起解釋道,“太陽能目前還太貴,生物質能的產業化還很落后。”
周鳳起是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現在在中國政府、世界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聯合設立的“中國可再生能源規?;l展項目管理辦公室”擔任執行主任。
當然,不可忽視的因素還包括,中國風能不僅儲量巨大,而且分布廣泛。中國的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風能非常豐富。
根據2006年中國氣象局第三次風能資源評估的結果,位于亞洲季風帶的中國,其陸上離地面10米高度處,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約為43億千瓦,而技術可開發量達到3億千瓦左右——想想吧,15個三峽工程,如果風機沒有豎起來,風就白白吹走了。
而在“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下,作為無污染綠色能源,風電也已成為最廣泛、最有效地應對能源問題的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