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風電場開發建設流程的簡化,風電場關于敏感性因素的支持性文件不再作為核準的前置性條件,而轉變為開工前的前置條件。因此,有些項目在前期開發階段對敏感性因素的重視隨之下降。
但結合小編近幾年參與及了解的風電工程,敏感性因素對風電場開發建設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在前期開發階段,如若不重視,可能對風電場的建設造成很大影響,甚至造成建設方案的顛覆性變化。
下面,小編就結合幾個案例簡要說明敏感性因素對風電場開發建設的影響。
1、案例一
陜西某風電場在前期開發及設計過程中,風機及升壓站點位經過國土、林地、文物、壓礦等各職能部門核實,均未涉及敏感性因素;但在建設階段卻發現了敏感性因素。
風機點位布置中有3臺風機布置于村落后山,在施工過程中,雖滿足各項距離指標,但由于此山為當地“神山”,鑒于當地民風民俗,舍棄此3臺風機。最終導致線路、道路部分路徑方案需返工重新設計,影響整體工期。
此案例涉及的敏感性因素并非傳統的環境因素,而是人文因素,這讓我們對敏感性因素有了新的認識,敏感性因素在隨著時間的變化范圍也在變化。
2、案例二
山東某風電場區域內敏感性因素較多,但在前期開發及可研編制過程中,由于對敏感性因素考慮較少;微觀選址階段,經現場核實,大部分風機點位涉及敏感性因素。
其中,涉及高速公路、架空集電線路、基本農田項目管理范圍、河流堤壩、光伏電站等各種敏感性因素的風機點位多達80%以上。微觀選址現場踏勘后,除去涉及敏感性因素的風機點位,其余點位已無法滿足業主裝機規模,可研報告中的點位布置方案被推翻,發生顛覆性變化。前期大量工作作廢,需重新進行方案制定。
從上述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敏感性因素對風電場開發建設的影響之巨大。因此,小編也在這呼吁,在項目開發階段開發企業及可研報告編制單位要對敏感性因素保持高度的重視,做好敏感性因素的排查工作。
原標題:【計鵬視角】敏感性因素對風電場開發建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