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99国产精品免费-久久999精品-久久99爱视频-久久99操-国产成人综合高清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協會消息 > 光伏行業的“火熱內卷”

光伏行業的“火熱內卷”

2023-07-28 來源:維修檢測與回收專委會 瀏覽數:2515

光伏行業的“火熱內卷”

  光伏產業是我國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掌握產業鏈、供應鏈的絕對優勢,主要生產環節產能全球占比均超過80%。從最初的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到如今的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顯著、為各國能源轉型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光伏產業已經確立了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光伏各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光伏組件占全球的75%以上,電池片占80%左右的市場份額,硅片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95%以上。
 
  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實際已引發業內關注。在5月底舉辦的上海SNEC光伏展上,多位業內大佬直指光伏企業競爭及產能過剩等問題,認為目前有些企業瘋狂擴產存在風險。
 
  
 
 
  1、擺在明面上的主要問題:產能過剩
  
  光伏產能過剩,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江湖混戰”的現狀,逐漸引起很多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近日來,“光伏產能過剩”的觀點不絕于耳。這些言論道出了光伏企業的一絲苦楚,也給欣欣向榮的光伏產業帶來一抹隱憂。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 2023 SNEC大會上,呼吁業內理性擴產。他直言:“光伏產業具有極其美好的發展前景,已成為行業內外的廣泛共識。但應清醒地認識到,在行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王勃華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我國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60個。盡管這些項目能否最終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是畢竟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擴產規劃基數,它預示著更大的競爭壓力正在醞釀之中。”王勃華的觀點比較理性,劍指光伏產業痛點,引起了很多同行的關注。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預測,2023年底多晶硅(支撐下游產能)、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總產能均將超過800GW,而全球新增裝機卻是350——400GW,產能過剩近在眼前。
 
  一邊產能過剩、一邊大肆擴張,這樣內卷式的擴產,一方面在于正值光伏技術迭代期,企業紛紛提前加持下一代n型技術產能。因此,擴產大軍中,頭部企業同樣兇猛。今年以來,隆基、晶科、晶澳、阿特斯等均拋出了“百吉瓦”的擴產計劃。
 
  與此同時,資本加持下,跨界企業紛紛涌入擴產大軍,正奇控股、珠海鴻鈞、天宸股份、明牌珠寶、華東重機……且彎道超車,新晉玩家大多豪賭n型。據傳,某設備企業在手TOPCon訂單已高達700GW。
 
  另一方面,邢翼騰也指出,各地配置新能源項目前強制捆綁產業加劇了擴產亂象。對此,也有企業證實,部分擴產實乃無奈之舉,項目落地存在諸多變數。
 
  實際上,愈演愈烈的產能過剩,似乎又喚醒了十余年前行業大蕭條的慘痛記憶。2011——2012年,美、歐相繼對我國光伏產業祭出雙反大棒,彼時中國光伏制造高度依賴海外市場,進而引發大規模企業倒閉潮。追尋過往報道,僅2012年,光伏產業鏈重要環節的生產商數從901家銳減至704家,直接推手為雙反大棒,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產能過剩。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 2023 SNEC大會上,呼吁業內理性擴產。他直言:“光伏產業具有極其美好的發展前景,已成為行業內外的廣泛共識。但應清醒地認識到,在行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王勃華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初至2023年4月底,我國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60個。盡管這些項目能否最終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是畢竟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擴產規劃基數,它預示著更大的競爭壓力正在醞釀之中。”王勃華的觀點比較理性,劍指光伏產業痛點,引起了很多同行的關注。。
 
  在“2023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宣城)論壇”上,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判斷,2023——2025年,全球光伏市場仍將高速增長,但之后或將增長變緩,當增量下降,如果企業延續目前的發展慣性,或出現和多晶硅一樣短時間內價格暴跌的局面。
 
  
 
  
 
  2、好產品卻賣“白菜價”
  
  在抓住機遇的過程中,中國光伏行業也出現了激烈的競爭。韋福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企業在海外光伏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以致于陷入“價格戰”與“內卷”之中。從行業的總體發展狀況來看,盡管需求側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但是供給側的產能擴張遠遠快于需求的增長。
 
  韋福雷提供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初到今年4月底,國內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60個。據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將達400吉瓦(GW),而國內排名前10的組件企業出貨能力已達到440吉瓦(GW)以上,而新擴產項目的產能還未釋放出來。“隨著2023年光伏產能過剩引發降價風潮,中國企業在海外光伏市場的內卷將更加嚴重。” 韋福雷預測。
 
  前述英利集團人士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在光伏產品上是有絕對定價權的,但是定價主要還是由供需關系來確定。目前我國光伏行業整體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競爭激烈。
 
  “其實中國光伏產品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已做到全球技術領先,卻因產能過剩,導致好產品賣出白菜價。” 一位將企業設立在墨西哥的光伏從業者趙子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他采購的經驗來看,國內各家企業都在拼價格,利潤率也因此被拉得很低。針對上述無效的“內耗”,趙子強認為應提升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比如積極結合物聯網、能源互聯網等概念,從新能源體系的全局著眼開發產品。”
 
  韋福雷表示,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組織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進一步統一和完善光伏行業的相關標準,并通過標準的制定來掌握國際話語權,保障我國在全球光伏產業發展中的主導權、定價權。“同時,應以創新驅動產業持續升級,維持并擴大競爭優勢。并通過政府和行業協會的組織,通過產業和金融政策的引導,帶動光伏產業形成協同發展的生態。實現企業有序競爭、產業良性發展。”
 
  
 
  
  3、不得不入的市場化交易
 
  促進新能源電力消納,市場化交易是重要手段之一。按照頂層規劃,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
 
  然而著眼當下,新能源電站參與電力交易普遍陷入兩難境地,與售電公司簽訂中長期合同時,因出力曲線不能單獨滿足正常用電需求,無法達到理想的中長期合約價格,而現貨交易,當光伏大發時(中午時段),現貨市場價格往往很低,收益并不理想。
 
  今年以來,山東“負電價”更是多次被刷上熱搜。引起行業廣泛討論的是,5月1日20時至5月2日17時,山東電力實時市場出現了連續21小時的負電價,刷新了長周期現貨試運行負電價的時長紀錄。
 
  據電聯新媒分析,山東5月1日、2日的負電價對發用雙方都沒產生大的影響。首先,所謂“連續21小時負價”發生在實時市場,山東電力現貨市場的日前市場是全量市場,并且鎖定了價格,實時市場與日前市場僅做偏差結算,“21小時負價”時段對應的日前市場當中只有17小時;其次,山東電力市場設計了容量回收機制,如果加上容量回收機制付費,并將其分攤進度電,按此計算方法總體上看(不考慮容量費用在各個主體之間支付的情況)5月1日和2日僅有1個時段(15分鐘)實時電價為負價;最后,中長期合同需要與日前市場結果做差價結算,考慮中長期合同因素,并沒有發電主體最終在結算上“付錢發電”。
 
  但從國際市場經驗來看,隨著新能源大規模并網,以電價換消納,零電價、負電價事件或將愈發頻繁。這也預示著,未來新能源投資將由曾經的確定性轉變為不確定性,企業的投資策略、收益測算模型、運營等均將變革。
 
  且不僅僅是集中式光伏,邢翼騰透漏,隨著分布式光伏規模快速擴大,配電網承載力不足矛盾突出,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市場已經提上日程。

【延伸閱讀】

標簽:

閱讀上文 >> 2023年中硅會玻纖分會學術年會暨全國玻纖情報網第43屆年會成功召開
閱讀下文 >>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強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157gl.cn/news/show.php?itemid=69390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