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風電整機商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并且還在走出國門發展的階段,此時的設備運維管理壓力日益增加。在當前陸上風電3MW及以上機組大行其道的平價時代,面對內部不斷增加的設備管理壓力和平價、競價上網等外部壓力 ,如何充分發掘存量設備潛力已成為所有風電開發企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此背景下,國內數家大型風電整機商攜手共同打造一批全年無故障示范風電場,以無故障風電場建設為抓手,提升設備可靠性和發電能力。為了做好無故障風電場創建工作,這些企業多措并舉,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
第一,數字化手段是關鍵。開發建成新能源生產數字化平臺,全面匯聚設備智能傳感數據,在實時智能監督的基礎上依托海量數據開展數據挖掘和故障預警診斷,全面開展預知維護。
持續深化設備隱患專項治理工作,利用數字化平臺開展設備縱向、橫向對標分析,找到頻發、多發故障和中斷設備長周期運行的根本原因,針對性地進行專項治理。
優化調整組織架構,成立區域維保中心,升級省級監控中心,打破場站間的壁壘,整合管理、技術、人力、物力資源,逐步推行“區域維保、運檢分離”新模式,解決忙閑不均、管理和技術不平衡等諸多問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解決困擾機組運行的“疑難”問題,提高設備健康水平。
最后,加強檢修規范化、作業標準化管理,利用生產數字化平臺,將業務標準化、標準表單化、表單信息化,通過開發在線業務流程、標準票卡包,將風險預控、安全措施、維護質量、檢修工藝融入生產作業管控的全過程。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風電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風電行業當務之急,風電整機商聯合零部件制造商創建無故障風電場建設,為解決風電機組運維管理難題提供了經驗和方向。
在這套“組合拳”中,零部件制造商的貢獻不可或缺。眾城卓越作為主控系統設備和技術提供商,不斷在產品設計和檢驗品質細節上深挖,以提升品質從而降低客戶維護成本。
如變槳系統備用電源,首先在材料上選用進口材料,特別是其中的儲能和灌膠技術,在此行業可屬前列位置。行業內大部分鋰電池組組裝完畢之后,僅僅會灌注少量膠水,作用也僅是固定之用,而眾城卓越則一直采用進口膠,完全填充,其次還在于經過多次試驗,最后才確定出一個最適合的膠水比例及填充度。既能保證鋰電池模組內的導熱,也不影響鋰電池正常工作。
在專為海上風電開發的變槳驅動器上,眾城卓越獨辟蹊徑地在防腐上做了很多的工作。驅動器外殼部分采用316不銹鋼,材料本身就能對抗腐蝕,使用時間可達3000-5000H,而在散熱器部分則又花了更多的心思,在外殼采用涂層防護。但是由于散熱器既不能涂層太厚,影響散熱功能,也不能太薄達不到防腐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眾城卓越的研發團隊與廠商做了長時間的測試,使產品外殼材料與涂料和噴涂附著力能達到完美融合,最終才在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正常的測試標準是720H,而目前眾城卓越驅動器鹽霧測試可達到1440H以上。
另外還有在業內獨創的老化測試平臺,從軟件到硬件完全是眾城卓越自主研發,目前測試項目可達幾十種大項,上千種小項,所有出廠產品均進行全檢。產品掃碼上機后的整個測試過程的所有數據全部采用自動化整理,檢測完畢后自動生成一份圖片格式的測試報告,規避人為干預。數據儲存后,每一臺產品都可追溯到原始數據,這使整個測試過程更客觀可信,也同時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產品跟蹤管理。
眾城卓越還有很多設計開發在細節上考量,幫助客戶達到減少維護成本、延長產品使用時間的效果,給客戶帶來了隱形的成本降低。無故障風電場并非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而是能夠實現的。建設無故障風電場的本質是提升設備可靠性,保障設備能夠長周期連續運行,確保風電機組能夠“應發必發”。未來,希望更多的風電企業加入無故障風電場建設大軍,共同推動中國風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