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
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蔡旭在嘉賓演講環節發表了題為《低成本高可靠海上風電直流送出技術》的演講:
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一項最新研究,低成本高可靠海上風電直流送出技術:
我們先簡單看一下這個必要性,首先看直流送出為什么必要?這個已經說了很多了,但是我從電氣的角度簡單再說一下,這個必要性主要在于海上是要經過電纜,如果是架空線就沒有這么大的事情,因為是電纜,電纜有對地電容,如果用交融的時候但電纜比較長的時候就存在電壓穩定性的問題,所以它必須要做一些措施。你要用交流,要么兩邊加高抗,因為它是一個波動的功率傳輸,波動的功率這個電壓波動,所以你要兩邊加電抗器,如果距離再長中間還要再加電抗器,這樣一來整個成本就比較高,所以深遠海要走直流肯定是必然的趨勢。
直流大家一般都是柔直現在搞的很火,最早MMC這個方案出來之后都覺得這個非常好,而且現在在陸上已經做了很多,我們國家從兩端的到三端的到五端的現在又到張北四端00千伏以上,這個發展很快。但是我們看一下這種直流適合不適合海上呢?它雖然有很多優勢,模塊化、容量高等等這些東西,但它存在的問題也非常多,像我們一個柔直換流站子模塊的數量將達到幾千個,所以這個體積非常龐大。我們在海上平臺建這樣一個東西,是有一系列的挑戰。另外這些數量多、控制性能復雜必然影響可靠性,而且我們知道海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強調可靠性的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就要看需要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有什么樣更好的辦法呢?
可能的方法之一就是用二極管橋來做整流,把換流站簡單的用二極管整流器,這個大家都能想到而且非常簡單,歐洲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典型的就是西門子做了個概念設計,他做了一下這個概念設計之后發現如果海上換流站用整流器的話,它的體積能減少80%,重量能減少65%,安裝時間這些都有大幅減少,最后造成海上換流站的總成本降低到30%。而這個當然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實際上是有問題的。
它的問題在哪?如果僅僅大家設想就是一個二極管整流,那風機怎么啟動?首先一個問題這個電源哪來?風機啟動的電源哪來?肯定要說從風電,要么風機里頭要有自啟動的一些東西,儲能等等這些東西這一系列,這是第一個大問題。第二個大問題,如何來使得這些風電機組都同步運行?因為我們風電機組不是一臺,幾百臺,一般我們現在的風機運行都是怎么做的?以大電網為背景進行所項,然后進行電流控制,電網是老大,我們跟著電網走這能做到同步。現在做二極管整流了,它跟電網隔開了,所以我們風機無法啟動,現有的工作模式是不行的。第三個問題,我們知道在海上交流風場這里面是有一系列的電抗、變壓器等等,需要大量的無功,那誰來提供,誰來解決?實際上這種方案,純粹的二極管整流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個美好的概念。
在這兒我們先探討一下目前的研究現狀都到達什么程度了,我這兒就簡單的先說一下西門子的方案,當時他提出了一個設想的方案,但這個方案沒有實施,就是做一個二極管整流橋,實現什么問題?岸上拉一個66千伏的交流線給它提供供電,首先我還要有一套交流,如果距離遠了同樣這個東西要距離遠,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二極管怎樣整流?要有一個門檻電壓,這邊的交流電壓必須比那邊的直流電壓要高才能走過去,也就是說我們要解決一個可控性的問題,怎么可控?西門子設想一下,他是在66千伏上面加了ACAC變壓器,控制電壓,抬高降低,當然他還做了一系列輔助測試,由GPS來控制發電機讓它同步等等,但是總的來講這里頭還是有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所以這個工程有些設想沒有實施。
再看看還有一些其它的文章,也有一些文章做了MMC匯合二極管橋,VSC匯合二極管橋這些方案,但是這些方案都解決不了倒充電的問題,目前只解決了無功支撐,還有諧波、濾波的問題,就是我怎么取電,怎樣使得工廠啟動。
現在這個是我們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什么呢?主要是把換流站做了改造,這個改造是有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二極管整流橋這是存在的,另外我們要搞另外一個叫輔助換流器,我們這個輔助換流器來干什么?從高壓直流取電,取電之后變成交流,然后這個交流再經過變壓器匹配電壓接到PCC點上,這是這個情況。現在來分析一下這個事情怎么工作的?細節已經有了,2018年第19期發表了文章,所有的專利都已經申請完畢,包括歐洲專利也都申請了。
來看看這個東西怎么來工作?它的工作就是由岸上換流站來控制直流電壓,高壓直流這邊過來,經過輔助變換器倒充電,倒充電之后給風場供電,他這時候送出來的這個輔助換流器工作在什么狀態?VF控制,工作在頻率,這樣就可以給PCC點提供電壓源,我風機不要做任何改動,你鎖定該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相當于有一個交流電網過來了,原來的變流器該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這樣就實現啟動。一旦啟動之后,這個風電發出來的電,先是經過換流器慢慢送,一開始是換流器倒送電,慢慢發電了慢慢的送的越來越少,送到一定程度上由輔助換流器控制PCC點電壓抬高,這個電壓一抬高之后二極管橋開始整流工作,這樣工作就把電能送過去了。再接下來的工作是什么呢?同時這個輔助換流器來提供無功率補償,再進一步我們還可以把輔助換流器切除,讓它掛在這上面做無功補償和諧波補償。
下面看一下最關鍵的就是輔助換流器,這個輔助換流器是怎樣的拓撲結構以及工作原理。下面就是我們提出來的輔助換流器的概念,實際上從高壓直流上經過電抗和電容環節,在電抗電容上用子模塊串,然后這邊接過來一個小的MMC,是這樣一個結構。這個結構我介紹一下它是怎么工作的,這個工作就是說由LC電路還有串聯的子模塊形成一個振蕩環流,把電能傳送到小的MMC上,傳過來之后由它來經過變壓器升壓到PCC點上,所以這時候能量傳過來,風機啟動,啟動了之后我這兒開始由它來控制這個電壓抬高電壓,能量送出,這時候如果我們需要的話,我繼續這個工作,它提供無功功率支撐,同時它還能濾波這樣一個作用。最后一個環節,如果我們要做到進一步減少損耗,一旦風能啟動之后我們這個子模塊串是可以斷開的,因為這時候不需要了,僅僅需要掛接底下一個小的MMC,來做濾波和無功作用,當然也可以一直掛在上面保證它的可靠性,這是這個的工作原理。
我下面來進一步闡述一下這個工作到底是怎么來做到的,輔助換流器的圖在這兒,那是接到直流端,L和C經過隔離之后,是在電容跟這個之間形成高頻環流,然后把能量打進來這樣一個過程。打進來之后它進行調制,調制出兩個高頻的,疊加在我們給定的頻率上,最初輸出的東西是抵消掉的,正好是供頻過去,這是它的容量工作原理。
我們再看看它的交流端,這個東西怎么能濾波的呢?實際上這個道理很簡單,在它的交流端就是這樣連接的,這邊是風電場,這是輔助換流器,那是二極管整流橋,怎么產生諧波的?二極管產生諧波,它相當于諧波源。看看風電場對變流器的控制是什么控制?電流原性控制,意味著它的阻抗比較大。當然我們這個輔助換流器是怎樣一個控制方式?VF控制,電壓原控制,意味著阻抗幾乎是0,這樣一來實際上看諧波出來之后是流不到這兒來的,這兒的阻抗比較大,這邊比較小,所以它基本上通過這個阻抗流過來,由它實現濾波。無功補償這個更簡單。
接下來我再簡單的說一下這個設計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哪些東西,我們要做到低成本,低成本體現在哪?這個東西怎么低成本了?我們看這里頭最關鍵的就是一個二極管橋不用說了,肯定成本很低,關鍵輔助換流器會占多少成本,你的可靠性如何來解決。在這兒是這樣,我們看這個子模塊串基本上承擔的電壓是90%的高壓直流,底下這個MMC只承擔10%,所以它實際上就是容量很小。所以整個這個加下來所有的字模快就相當于一個全MMC這種柔性換流站的1/3,那也就意味著它的成本基本上就是全柔值的1/3,30-40%,這是輔助換流器的概念。二極管橋那個是多少?大概10%,所以我們這樣加起來就相當于比全MMC的這種在成本上會降到50%這樣一個情況。
實際上這一張圖就展示了這個情況,我們看所用的子模塊一共是全功率的30%左右,我們的損耗減少到40%。綜合情況我們來看二極管橋這一塊的是12.5%,輔助換流器1/3全柔值的1/3,所以整個的成本最后換流器降50%,平臺會降的更多,因為平臺的重量大幅降低,整個重量體積縮小平臺的載荷也小了,它整個平臺的建設成本會更小。
這是我剛才講的原理,講了原理總規要驗證一下,所以這是我們構造的一個仿真的驗證,就風場用一個聚合模型,用一個全功率的變換器來模擬它,這就是我們這個混合換流站的整個的情況。在這兒我要特別強調的,就是我們最后真正用的這個二極管整流器不會是剛才簡單的一個橋,因為一個橋諧波太大了,我們一般要用的12邁,要用兩個,或者是再向上18邁、24邁都有可能,我們建議是12邁。這樣做了以后我們看一下仿真的情況,上面就是風電場的輸出電流和功率,第一個段里頭是倒送電階段,到后面就進入發電,然后功率轉移。從第二張圖我們看二極管整流器,在那個位置上大概1秒多的位置上,全都轉移到二極管整流器上,這個就是輔助換流器它的電流情況。一開始是倒送這是有功功率,倒送到后來是從它發電也是送有功,在這后面就是無功電流還有諧波等等這些情況。這是仿真分析的結果。
這個實際上就是把每一個輔助換流器的直流式電流、二極管整流器的直流式電流做了一個仿真的模型。僅僅做仿真我們認為還是不能完整說明這個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試驗,我們構造了一個試驗系統,這邊就是參數表,相當于我們在實驗室搭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直流電壓基本上在200V,然后用了二極管整流器12邁的,構筑了一個輔助換流器,這邊就用一個逆變器來代替一個風電場,只要構造了這么一個試驗系統,參數在那兒。這是我們整個試驗系統的雛形,其實這里面的核心是輔助換流器,是由72個半橋子模塊構成18個模組,在這個系統上我們最后做了試驗驗證,經過驗證我們發現二極管整流器的電流,這張圖就是我們看從啟動開始到發出這樣一個過程。放大的圖實際上就是截取上面小的那部分把它放大,我們看二極管整流器的電流。另外一個就是輔助換流器的電流截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啟動階段的,一個是啟動之后的。這是整個風電場的輸出電流情況,那是PCC處的電壓,就是說我們怎樣來控制那個電壓,讓它是整流過去還是不整流過去這樣一個情況。
下面我做一個簡單的結論,我們實際上就是提出了這么一個混合型換流器方案,這個方案是全部創新的,并且我們進行了驗證,感覺這個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我們初步的估算,這個換流器坐下來之后總的成本能降低30%,體積減小也是大概32%左右,重量減輕32%左右,我這是保守的估計,這樣可靠性會大幅提升,因為復雜程度降低了。我們做了仿真的驗證,還做了試驗的驗證,證明這個東西都是切實可行的。另外這些換流器的拓撲控制等等我們在國內國際都申請了專利,但是我們是希望這些東西在國內能夠落地,所以我在這兒也是非常歡迎跟工業界展開合作,希望能得到工程上的推廣應用。
(發言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