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遠林在2017第十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作了《12MW漂浮式新型海上風力發電機》主題報告。他表示,未來的風機一定是在深海。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堅持十年研發風機,通尼斯的研發是在深海,我們一定能看到它的未來。
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遠林
以下為電力頭條APP為您帶來的報告實錄:
大家好。我原來和西門子一起工作,西門子被賣掉之后,我就飄浮在海上。西門子用了十年的時間潛伏了海上風電,我也用了十年時間潛伏了海上風電。因為我們的技術和傳統技術不一樣,所以讓我們行業外的人剛開始感覺很簡單,到了后面越研究越復雜,所以耗了我十年的時間。這個風機和以前的風機有差別。我們這個工廠在福建的平昌島,現在正在組裝的是6MW,今年爭取在國家能源局和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能并網。
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堅持十年研發風機,我們一定能看到它的未來。通尼斯的研發是在深海,今年準備進行浮體樁的測試。在法國,歐盟政府也給我們提供了1000萬資金,也便于我們在中國制造漂浮式風機。我們的風機有四大特點,從制造成本來說沒有把控,安裝成本來說不需要高空作業,地基成本來說抗臺風能力比較強,傾覆力非常小。唯一一點,電器成本是沒辦法下降的。
通尼斯是由天津通寶控股進行投資的,已經有50多項專利。我們并購了法國一家同類型的風機,但是知識產權部分還是由我們中國企業來控制。我們這個風機的目標就是跟傳統發電相競爭,在未來海上風電上盡量不依賴國家補貼而生存,所以難度就非常大。我們被列入2016年福建省的重點項目,也受到了法國總理的力推,成為一帶一路項目。我們的風機比較特殊,我們為什么采用浮體式?未來的風機一定是在深海。福建為了配一個風電場給我做示范工廠,近海資源都被瓜分了,政府就給我們一點點往外走的地方。因為內海已經找不到資源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抗臺風能力強,在臺風來臨之際可以把葉片升到水平的位置。這是我們的研發歷程,我們拿出來的時候一定被傳統思維所否定,一是效率,一個是結構特征。這是我們的研發歷程,我們原來都需要打孔,浮體式是不需要打孔的。
這是我們三個特征。在傳統風能下我們是正常運行,把電槳放平,不會剎車,還在繼續發電。但是由于高風速段處于保護狀態,把功率降到非常低。這是我們法國測試的試驗機,我們在6MW基礎上變化不大。我們是通過提高CB值的手段來進行運行。我們自己也設了一個超級計算機中心,和天河一號計算機光纖相連,運行了3年的時間。我們12MW技術有幾個技術特征。如果用6MW實現12MW,因為我們水平軸旋轉是漩渦旋轉,風場用海面積會相對很少,風機的對撞也能提高風能利用效率。大家可以看我們12MW和6MW功率體現圖、整機結構說明,大翼升降技術,齒輪箱和電機的技術以及最新浮體樁的設計、輪轂。通尼斯第一個海上示范工廠,新機型沒有國家的支持很難設廠和并網的。國家和福建省對我們這個項目也是大力支持,所以我們先自己投資工廠運營。另外,我們還邀請了法國前總理。我們在11月份要舉行一個海上風電論壇,歡迎各位到我們的公司,這個是經過外事辦和福建省政府審批的,也希望大家參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