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省新增風電并網裝機量同比增加167%,是“十二五”期間單年新增風電裝機規模最多的一年——
風電怎么上電網?
1月19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滁州市來安縣的安徽龍源來安風電場。正值隆冬,寒風清冽,從省道駛進楊郢鄉的鄉村公路,循著標識牌的導引,便進入風電場的覆蓋范圍。道路蜿蜒起伏,透過薄薄的霧靄,一座座狀如大風車的白色風電機組屹立在連綿的山頭。
“你看到的這些風機,每個塔筒高80米,風輪直徑都是87米,適合安徽這樣的低風速地區,整個項目共有165臺風機,總裝機容量24.75萬千瓦時,覆蓋范圍遍及來安縣境內的楊郢鄉、張山鄉、長山林場、寶山林場等。 ”一旁的安徽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吳戰昊介紹。
這座風電場位于來安縣北部低山丘陵地區,2011年5月投產。作為全國首個內陸低風速風電場,實現了我省風電“零”突破。
沿著崎嶇的山路攀爬到高山大峽谷,屯倉水庫盡收眼底,三面環繞著蒼山,散落在各個山頭的巨大風電機組仿佛近在眼前,十分壯觀。這道靚麗的視覺風景線讓當地政府甚為自豪,準備打造成吸引游客取景留影的新景點。“這里的海拔大約在180米左右,每臺風機都有編號,離我們最近的那臺是B19。 ”來安風電場場長蔡少磊說。
走到B19號風機近前,直徑大約5米左右的白色塔筒需要幾個人合圍環抱才能繞成一圈。記者抬頭仰望,80米高的塔筒頂端有機艙、輪轂和三支葉片,在寒風吹拂中葉片輕微地擺動著。 “今天的風力等級大概是輕風,平地10米處風速在1.6米/秒至3.3米/秒之間。我們的風電機組設計是3米/秒啟動,風速11米/秒時滿負荷發電,單機容量1500千瓦。”蔡場長說。經過塔筒底部的艙門,記者進入了風機內部,左手邊是一排高壓電源柜、變頻柜,右手邊是塔底控制柜,前上方是一條高聳入云端的梯子,直通塔筒頂端的機艙。
“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這就是風力發電。 ”吳戰昊介紹,風輪是風力機的主要部件,由槳葉和輪轂組成,槳葉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外形,它在氣流作用下能產生氣動力使得風輪旋轉,將風能轉換成機械能,再通過齒輪箱增速,最終驅動發電機,把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風力發電機出口電壓為690伏,經過箱式變壓器升壓至35千伏后,通過35千伏集電線路匯流至升壓站。 ”蔡少磊指著風機旁邊的一臺箱式變壓器比劃著,又指向風機后面的35千伏集電線路介紹著。“升壓站15條35千伏的集電線路將所帶風電機組匯流到主變升壓至220千伏后,以同電壓等級輸電線路送到國家電網寶橋變,就算是把風力發電機組發出來的電賣給國家電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