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風電行業中,沒有幾家整機制造商能像三一重能這樣,砸下三十多億重金,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全產業鏈建設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企業要有足夠的實力;其次,企業要有披荊斬棘的魄力;第三,企業要熬得住超長的回報期和極端的調整期。此外,還要敢于面對行業的質疑。
在三一重能總經理謝志霞看來,三一重能在全產業鏈的道路上能夠始終勇往直前,正是因為具備了以上幾個條件。
謝志霞表示,希望行業對于全產業鏈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風電技術需要顛覆性創新,風電發展需要重資產投入,這是行業對全產業鏈的呼喚。三一重能為全產業鏈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一路傳承下來,如今全產業鏈已經成為三一重能在風電行業制勝的根本,未來也不會改變這個選擇。 “全產業鏈一直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競爭力,并且我們會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堅持全產業鏈是為了我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企業給整個行業的一個保證。”謝志霞對全產業鏈做了如是定位。
1、全產業鏈是風電行業技術革新的最佳平臺
經過幾年的積淀,國產風電機組的技術研發能力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但緩慢的技術進步也只是集中在不斷加大容量和持續細分功能這兩個方向,真正能稱為 “顛覆性革新”的技術變化并沒有出現。這與國內風電制造業起步初期門檻低、輕資產、無序競爭的發展方式有關。很多企業蜂擁而上又快速消失,能夠堅持下來的不過是為首的幾家大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無法在技術創新上專注投入。這種現象十分不利于行業進步。
謝志霞認為,只有全產業鏈才能夠讓風電行業有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和突破性發展。全產業鏈企業有集成研發的優勢,有推動創新的動力,有完成創新的平臺,更有專注創新的人才。
舉例來說,一個純粹組裝型的企業,如果想改變增速箱的技術,就需要跟增速箱廠家進行各種協商合作和技術共享,更多地跟隨行業統一標準,沒辦法做太大的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缺乏技術飛躍的基礎,只能通過價格競爭實現市場競爭。
而三一重能的全產業鏈正是為了顛覆現有的技術局限而生。三一重能以趕超業內標桿產品為目標,從初始設計到精密實驗再到數字化智能制造,每個環節都有充分的理論支持和實驗驗證。依托全產業鏈協同研發的綜合平臺優勢,三一重能可以通過提升發電量、使用替代材料、輕量化設計、智能安裝和遠程監控等多種措施的組合,大幅降低“度電成本”。
謝志霞向記者介紹,應用最新技術的試驗風場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預計10月份實現并網。謝志霞十分期待三一重能這次全新的亮相能給行業帶來一股技術革新的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