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國家審計署通報了西電東送21個輸變電項目審計結果,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在輸變電建設管理中存在違規招投標、多計工程款、私設小金庫等突出問題,涉及資金達66.85億元,其中違規招投標問題最嚴重,涉資42.6億。
違規招標問題最突出
西電東送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標志性工程,于1993年8月啟動,至去年6月,西電東送工程共開工建設了48個輸變電項目,完成投資1793億元。
據了解,審計署本次審計的21個項目為近年來投資建成,占已開工輸變電項目數的44%。2013年4月至7月,審計署組織12個特派辦近400名審計人員,對上述項目進行了審計。
66.85億元“問題資金”中,違規招投標涉及金額最多。其中,未按規定招標、虛假招標、變相指定實施單位等“違反招投標規定”問題,達34.38億元,占審計抽查金額的16%;在設備材料采購、招標代理等業務中,電網公司直接指定關聯企業、向關聯企業輸送利益等“未按規定招標”問題,達8.18億元。
記者從審計公告中發現,在15個工程建設違規招投標的項目中,超過一半的項目存在未經公開招標,項目法人違規將工程直接發包給關聯企業的問題。這些項目主要涉及安徽省電力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西北電網有限公司、華中電網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陜西省電力公司等諸多法人單位。
比如,審計報告就指出,貴州至廣東第二回直流輸電工程中,有40份施工、設計、物資采購等合同未公開招標,項目法人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違規采用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等方式,將施工、設計、物資采購等直接發包給有關單位,合同金額14.21億元。
此外,私設“小金庫”問題也很突出。通過編造虛假合同、使用虛假發票等手段,電網公司所屬部分施工單位套取了建設資金13.8億元,這筆資金主要用于發放獎金、列支各種費用。
在投資方面,由于初步設計概算偏高,約束力不強,加之多支付工程價款、擠占工程建設成本等問題,導致多計投資10.43億元。
中國招投標協會副秘書長毛林繁表示,電力、石油等大型國有企業對招投標活動的監督還停留在自我監督的階段。此外,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招投標交易場所,不能有效監督整個招投標過程。
能源反腐持續進行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一位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審計的目的是促進工程順利實施和保障送電安全、為國家科學規劃重大電力項目和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加大能源建設領域反腐敗查處力度,進一步制約和規范權力運行,促進電力工程建設領域深化改革” 。
自今年1月以來,已有十多位來自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領域的官員和國企高管落馬。最高檢察院此前表示,今年檢察機關將重點查辦石油電力等行業腐敗案件。
一位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部分地方電網內部就有自己的招標平臺,最終誰能中標,都是負責人說了算,“參投方的資質、投標的價格都是次要的。單位內部腐敗嚴重”。
審計司負責人表示,此次審計發現的涉及工程招投標、設備材料采購、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的違法違紀案件線索,已依法移送有關部門查處。
據了解,針對本次審計發現的問題,國家電網公司已收回違規資金1.96億元,南方電網公司已收回違規資金0.71億元。國家電網公司對相關單位負責人和責任人共計79人進行了責任追究和黨紀政紀處分;南方電網公司已對10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黨紀政紀處分、誡勉談話、崗位調整或降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