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關技術上面臨的問題,劉琦說,第二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對風電機組采取較嚴格的技術要求,商家投標的機組要經過認證和電能質量測試,機組要有一定的運行業績。此外,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將主要使用3G容量,再逐步發展到5G以上。在資源條件充足的地區,單個項目原則上應不低于50萬千瓦。
梁志鵬說,第二輪招標在單機容量、風場規模、投資主體和試運行經驗等方面都提高了門檻。
海上風電“效益關”:市場競爭,降低成本
經濟性是決定一個產業能否長期持續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因素。劉琦表示,我國將通過市場競爭降低成本,以招標方式為主組織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以緊密的合作方式聯合開發建設項目,通過市場競爭,促使企業強強聯合,推動海上風電建設和成本降低,為大規模開展海上風電建設,創造技術條件。
國電龍源電力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謝長軍說,海上風電必須在機組的單機容量和風電場的裝機總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才具備盈利性。單機容量小于2.5兆瓦的風電機組無法實現盈利,而海上風電場的規模在20萬千瓦以上才具有盈利性,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則需達到50萬千瓦。
據悉,今年下半年國家能源局將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標,總建設規模為150萬至200萬千瓦,而此前第一輪招標規模僅為100萬千瓦。目前,上海、江蘇、山東等地已完成海上風電工程規劃,河北、浙江、廣東、大連、廣西、海南、福建等地也開展了海上風電的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