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473萬千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其中新增裝機容量1893萬千瓦,保持了全球第一的排名。
但這其中大部分都是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占比非常低。“十二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將迎來大發展,2015年我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
海上風電積極推進
近十多年來,全球風電持續迅猛發展,特別是在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風電在新增發電能力中已經占到了第一位或第二位。歐洲地區陸地風能開發達到了較高程度,已把風電開發重點轉向海上風電,許多大型風電開發投資企業、設備制造企業已把海上風電作為最重要發展方向。我國近年來陸上風電超高速發展,但我國的海上風電才剛剛起步。2010年隨著上海東海大橋近海風電和江蘇如東潮間帶風電等一批示范項目投產,我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 .25萬千瓦,占風電裝機總容量的比例不到1%。
從自然資源看,我國的海上風電資源其實也很豐富:根據中國氣象局的詳查初步成果,在我國5到25米水深的海域內、5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5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
相比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靠近傳統電力負荷中心,便于電網消納,免去了長距離輸電的煩惱。在當前三北(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遭遇“窩電”尷尬的時候,這點特別具有誘惑力。
海上風電的經濟性也在增強。2010年我國首批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中標電價在每度0.6235元到0.7370元之間,較東海大橋項目0.978元/度的上網電價明顯降低,已接近陸上風電的報價水平。
海上風電的諸多優越性,使得各地海上風電的規劃紛紛出爐。
最具備海上風電發展潛力的省份非江蘇莫屬。因為江蘇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當地很少遭遇臺風,使得目前大批海上風電運營商扎根此處。到2015年底,江蘇基地的海上風電裝機實現投產2GW。其中,我國將陸續開發建成南通和鹽城等4個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總裝機規模為1GW;同時,啟動鹽城和南通的海上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浙江在去年也已經完成了《浙江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和水規總院組織的審查。預計浙江省將在2015年建成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150萬千瓦,2020年建設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370萬千瓦。
山東同樣也是發展海上風電的重要省份,其重點開發區域為沿海陸上及近海海域。到2015年底,山東基地海上風電裝機實現投產1GW,在建1GW。
“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啟動河北滄州、唐山沿海區域的海上風電項目。2015年時,河北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萬KW;上海會重點建設東海大橋二期、奉賢和南匯的海上風電項目。此外,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海域,在5年后的2015年底,其裝機也會實現投產1GW,在建4GW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