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上風電總裝機容量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之后,中國雄心勃勃的海上風電規劃目標也浮出了水面。根據6月22日國家能源局在江蘇南通召開的海上風電會議上傳出的信息,到2015年底,中國將實現海上風電裝機至少500萬千瓦的目標。這一裝機容量將超過歐洲過去20年的總和。
就中國與歐洲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巨大差異來看,中國還得探索一段時間。
從自然條件來看,歐洲海上風電主要集中于西風帶,風速整體較大,基本都是一類風電資源地區,而且波動幅度小。而中國是目前全球惟一一個在二類乃至三類風電資源海域開發風電的國家。更令人頭疼的是,中國長江口以南海域在夏季還經常有臺風光顧,這對海上風機的質量將是極大的考驗。
在水深領域,歐洲海上風電主要以深水為主。而中國是從潮間帶開始其海上風電之旅的,用維斯塔斯風電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徐侃的話來說,“歐洲企業缺乏這一領域的經驗。”如何實現潮間帶的大規模風電開發,這將是中國海洋工程的一大考驗。
自然條件的差異,決定了中國海上風機硬件以及施工技術方面將與歐洲有所不同。為了使風機在二、三類風電資源地區獲取更多電量,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給出的答案是增大葉片半徑。而針對南方臺風多的問題,有的廠商提出了雙葉片的布局形式。但如何在獲取更多風能的同時,做到抵御臺風的威脅,恐怕還需要探索一段時間。
此次國家能源局稱,海上風電建設將采取“招標競爭與新技術示范相結合”的方式,可謂是一大進步,這將有利于中國摸索適合本國特殊環境的海上風電技術以及開發模式。
除硬件問題外,中國還需面對機制上的挑戰。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從規劃到最終并網發電,需要包括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等多部門的共同協調。如何做到各方規劃不互相沖突,導致如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此前所說的,國家能源局項目招標后,國家海洋局稱該區塊規劃已變的烏龍情況。如何建立一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是一大關鍵。
另外中國幅員遼闊,每個省都相當于歐洲一國的規模。可沿海各省在海域上的邊際劃分恐怕就沒有歐洲各國間那么清晰了。在這種情況下,各省對海上風電資源的評估以及最終的招標,恐怕會出現重疊的部分。只有做好海域的勘界工作,才能防止各省市之間互相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