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政府出臺了《近海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試行)》和《近海風電場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試行)》等技術標準、2010年1月22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國能新能[2010]29號)也公布并執行,其內容包括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項目授予、項目核準、海域使用和海洋環境保護、施工竣工驗收、運行信息管理等環節的行政組織管理和技術質量管理。
由于海上風電發展已進入了一輪新的時機,因此今后政策及海上風電價格的確定,都會與國內海上風電的發展速度相關。
想要讓海上風電有更進一步的推進,其風機及運營成本需要有下降空間。但短期內成本能否跳水,還有很大的一個問號。
2010年5月,4個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江蘇濱海30萬千瓦、射陽30萬千瓦、大豐20萬千瓦、東臺20萬千瓦)正式展開,激烈角逐后,龍源電力、山東魯能、中電投聯合體、大唐新能源(01798.HK)等分別中標,投標價在0.6235~0.737元/千瓦時,這已逼近了陸上風電的電價。
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令賓就感到,盡管該公司中標了一個海上特許權濱海項目,但因海上風電投資基本上是陸上風電項目的兩倍,當時公司中標電價是0.737元/千瓦時,如何保證盈利是一大挑戰。而且,海上風機的經驗也主要來自于歐洲,可靠性和效率很重要,尤其是可靠性,一點小故障要損失很多發電量。
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開華也說道,東海大橋項目招標時的整機造價是1.4萬元/千瓦時,去年我國4個特許權招標的造價已下降了50%,所以從長遠看海上風電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只要國家規劃引導、示范項目的實施,都會對技術和產業推動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風機用原材料的成本是否正在下降呢?從樹脂產品的發展應用軌跡上,或許可以初見端倪。
自國內2005年快速發展風電機組之后,用環氧樹脂這種產品作為風機葉片的原材料一直都是行業內的慣例。不過,亞什蘭集團旗下亞什蘭高性能材料已開發出應用于1.5MW以上的環氧乙烯基酯樹脂,主要替代環氧樹脂。
亞什蘭高性能材料亞太區環氧乙烯基酯樹脂產品經理張以康告訴記者:“環氧乙烯基酯樹脂不僅性能與環氧樹脂相當甚至更優越,而且相比環氧樹脂成本下降近25%,還能提高25%左右的生產效率。”
從化工產品的細分角度觀察,熱固性樹脂分為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和環氧乙烯基酯樹脂等,總計的年需求量5萬到7萬噸,這些都可以用在風機上。目前,亞什蘭是全球風機用樹脂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張以康進一步表示:“亞什蘭常州工廠生產不飽和樹脂產量達4.5萬噸。去年又新增了產能為1.5萬噸的環氧乙烯基酯樹脂生產線。”
當然,在風機用樹脂方面,各大化工巨頭諸如陶氏化學、巴斯夫等也各具優勢。陶氏化學的環氧產品部門在2009年推出了用于風能產業的真空灌注樹脂系列、手糊成型樹脂系列和模具樹脂系列,世界化工巨頭巴斯夫自2008年開始也向中國風機葉片廠商提供相關環氧樹脂體系。當然,更多廠商之間的競爭,對于風機用原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探,顯然也是有好處的。
雖然很多人士也認為產業鏈上的某一端,仍有繼續下降成本的可能,但還是有人士持反對意見。
中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定金就指出,目前陸上風電的形勢還是有些嚴峻的,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既要做好服務,又要兼顧質量,還要降低成本,這些是很難解決的。
“從價值鏈上看,作為發電企業不要過分壓制制造商的價格,而制造商不要壓零部件廠的價格,這樣零部件公司才能生存。”此外他也表示,下一階段海上風電的發展,對質量的要求也很高,相對成本也會提高,如果把陸上風電的競標方式帶到海上風電上來,將是不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