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9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將于一個月后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這絕不僅是環保主義者的盛宴,全球精英們在會議上為應對氣候變化進行的激辯與妥協,或將會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行為習慣、生產制造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學界已經發出警告:要保證全球溫度升幅在2攝氏度以內,則富裕國家到2020年的碳排放量相比于1990年需減少25%~40%,窮國的碳排放量在未來15年內不能超過當前峰值;一旦升溫超過2攝氏度,那么全球變暖將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會是災難性的。
能源產業將首當其沖。目前,導致全球變暖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對以油、氣、煤為主的傳統礦物能源(fossil fuel)的大量使用。今后,這將難以為繼。不少國家和企業對此早已未雨綢繆,例如,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從2004年的6億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335億美元。而中國近幾年來更是在核能、風能、太陽能等領域全面開花。
尋找新能源的“王者”
石油在能源行業中的“王者”地位未來十年內尚難以被撼動。而日前在墨西哥、美國和西非等地發現的新油田,以及BP等公司在高難度開采技術方面的突破,更是讓一些人對新能源提不起興趣。
但是,已經有人開始預警。道達爾(Total)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de Margerie稱,在2015年前后,當需求再次超過供給時,我們將迎來又一次的石油危機。因此,現在就應該著手遴選新能源的“王者”。
首先來看風能。風能在可再生性和可行性方面表現突出。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在報告中稱,除大型水力發電項目外,去年風電產能增長超過一倍達到121GW。此外,如果把碳成本計算在內,風電的價格將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但是,風能也在投資、電能上網等方面面臨挑戰。風能的一次性投資一般需要20年才能收回,同時風能發電廠一般遠離人煙,因此必須考慮如何傳送到用戶家里。更為主要的是,風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為沒有誰能控制刮風的強弱。據IEA的研究,在技術持續改善的前提下,到2050年風電將占到全球用電量的12%。
太陽能的發展速度和風能不相上下。從2004年到2008年,太陽能領域新增投資從6億美元激增至335億美元。同時,太陽能上網電量2008年增加近70%,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快的。太陽能主要分為加熱和發電兩大塊,其中發電占絕對的大頭。太陽能領域最關鍵的問題是政府的支持力度。此前德國政府對太陽能的補貼造就了眾多太陽能企業神話,同樣,當西班牙政府在去年9月降低補貼力度后,太陽能產能過剩隨之顯現。此外,太陽能所需大面積土地、原材料價格波動劇烈等也考驗其發展速度。不過,無論如何,對太陽能的未來都應該有個樂觀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