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歐洲經濟安全戰略的提案。歐洲玻璃纖維協會對該戰略的發布表示歡迎,并呼吁立法者采取新的措施,減少有害依賴,增加關鍵價值鏈上的關鍵材料(如玻璃纖維)的本地化生產。以下立場文件概述了玻璃纖維的重要性、歐洲工業面臨的挑戰,并向立法者提出了具體行動建議。
立場文件
2023年6月
玻璃纖維與歐盟經濟安全
歐洲經濟安全戰略與玻璃纖維在歐洲工業復興中的作用
代表歐洲連續長絲玻璃纖維制造業的歐洲玻璃纖維協會歡迎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經濟安全戰略》。我們同意這一評估,即歐洲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并采取新的措施來增強其復原力。與全球其他經濟體一樣,歐洲必須減少有害的依賴性,增加關鍵價值鏈中有利材料的本地化生產,如玻璃纖維。
歐洲玻璃纖維協會對歐盟委員會認識到歐洲工業基礎需要提高抗風險能力表示贊賞。玻璃纖維的戰略價值及其在關鍵領域的作用使得確保歐洲下游產業的競爭力和自主性勢在必行。通過實施本立場文件中概述的措施,歐盟委員會可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支持歐洲玻璃纖維制造業及其價值鏈的增長,并為歐盟的整體經濟安全做出貢獻。歐洲玻璃纖維協會隨時準備與歐盟委員會合作,以實現這些目標,并確保一個強大的、有彈性的和可持續的歐洲工業基礎。
向歐盟委員會發出行動呼吁
歐洲玻璃纖維協會隨時準備與歐盟委員會合作,以確定連續玻璃纖維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并制定有效的政策應對措施,以減輕其價值鏈中的依賴風險。為了恢復歐盟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以下行動至關重要:
1. 執行貿易保護文書:歐盟委員會必須及時執行貿易保護工具,以確保公平競爭。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對不公平補貼的進口產品采取必要措施,將保障歐洲玻璃纖維行業的發展,促進公平的市場條件。在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同時,還應對進口產品進行有效的海關監管,以防止規避行為的發生。
2. 促進本地含量(本地化率):歐盟委員會應采取有利于各行業(包括依賴玻璃纖維的行業)本地含量的政策。鼓勵歐盟生產需求的增長將加強歐洲供應鏈的彈性,減少對外部競爭者的依賴。
3. 對投資的財政支持:歐盟委員會應為戰略行業現有生產設施的升級和新產能的建立提供財政支持。這種支持將幫助該行業提高生產能力,增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并防止對進口的戰略依賴。
4. 解決運營成本問題:應采取政策解決歐洲玻璃纖維制造商面臨的運營成本增加問題。降低能源成本、簡化監管負擔、激勵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等措施將支持該行業的發展并提高其全球競爭力。
玻璃纖維在歐洲的重要性
過去十年來,隨著玻璃纖維行業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新應用,以及可持續發展和氣候目標帶來的需求增長,玻璃纖維的需求一直在增長。隨著歐洲為實現歐盟綠色交易和REPowerEU目標而采取的新政策措施的實施,預計未來幾年對玻璃纖維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玻璃纖維在生產堅固、輕質和耐用的復合材料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解決方案可應用于多個戰略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風力渦輪機葉片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邊框和支架)、計算機和電子(如印刷電路板)、交通(如電動汽車、公共交通)、建筑和基礎設施以及國防和航空航天(如飛機部件和二級結構、直升機旋翼)。玻璃纖維的多功能性和獨特性能使其成為各行業提高效率、性能和可持續性不可或缺的材料。
歐洲玻璃纖維制造業的優勢
歐洲仍受益于龐大的玻璃纖維生產商基礎,他們擁有最先進的設備。歐洲9個國家的12家工廠每年熔融約100萬噸玻璃液用于玻璃纖維生產。該行業的制造工廠直接雇用了5000多名工人,并為行業價值鏈上的數十萬個間接工作崗位提供支持。這些公司已經開發了專業技術,并在研發方面進行了投資,以持續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并保持歐洲在關鍵技術方面的優勢。此外,歐洲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石英砂、高嶺土、石灰石和白云石,這些都是滿足玻璃纖維需求增長所必需的。
不公平競爭和中國產能過剩的挑戰
一個10萬噸級的新建工廠至少需要投資2-3億歐元。玻璃熔爐是資本密集型的,需要較長的投資周期。熔爐的使用壽命為10至15年,熔化過程需要持續的能源供應(天然氣和電力)。窯爐不能停產,除非進行定期維護,包括部分或全部重建窯爐。這些維護停產需要非常高的投資,根據重建的類型和程度,投資額可達2000萬至7000萬歐元。此外,某些生產設備,如漏板,也是重要的成本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有企業不斷增加的過剩產能對在歐洲投資的可行性構成了重大威脅。歐洲市場已成為主要在中國、埃及和巴林生產的中國玻璃纖維公司大量補貼進口產品的目標,為歐洲制造商創造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這些進口產品的持續壓力阻礙了歐洲行業的發展,最終增加了對外部國有競爭對手的依賴風險。最終,只要該行業不得不在歐洲市場上與不公平的競爭者競爭,對新設施和現有產能重建的投資就會面臨風險。
備注:
1 漏板是由鉑和銠制成的金屬板,使用壽命約為200天。一塊漏板的成本約為40萬至75萬歐元,取決于材料和尺寸。
2 2020-2021年,全球過剩產能約為80萬噸,另外(準備)增加150萬噸產能,主要由中國玻璃纖維生產商增加。總產能過剩量是歐洲年市場需求總量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