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趙生校):看起來王總信心不是很足,下面請中廣核新能源的王總談一談往深遠海走中廣核戰略的規劃和對產業鏈上的要求。
王志剛:上午各位專家領導都講了希望政策平穩性,規劃很明確最好,我們把未來五年、十年海上風電的規模,最好電價都出來,大家都有目標是最好的,另外一個方面想可能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我們在摸爬滾打,政府也在觀望,電價到底能夠降到什么空間,以我們前期各類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看,都經歷這個過程,比如說我們光伏2009年我們只是1萬裝機1.15元,現在十年以后我們每年是2000萬到3000萬,電價有的地方已經到2角、3角了,2009年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想到有這么一個情況。
海上風電也是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要推動政府把后面的明確,有些投資還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長期的規劃一錘子下去風險就太大了,但是同時可能對國家和政策還是要有信心,可再生能源戰略是不會變的,陸上的風電、光伏業余受到環保包括電力跟需求的不匹配,電網這塊的資源等等,走上海上是必然的,現在三塊,一塊是大電網,一塊是儲能,一塊是分布能源,海上風電某種意義上類似于分布能源,就地消納是沒問題的,對海上風電的整體形勢要有信心,這個是不會變的,我們也不能埋怨下來太多,所有風機一機難求,所有裝備一船難求,這是挑戰也是機遇,我那天開玩笑說海上風電起步就是高潮,各行各業都沒有做好準備,包括投資商、設備、施工都是如此,在這個基礎上大伙也許這批項目不見得能夠全部投,有些項目當時下的比較匆忙,前期決策是這樣,后期資源也限制,通過這些給海上風電從規模化造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過程把海上風電從波折走向正規,像其他能源一樣走向平穩,這樣從投資、設備、施工都有可期望的預期或者蛋糕,我們能供應。
主持人(趙生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深遠海風電的一些實實在在已經在做的一些行動,如果說大家仔細的看一下我這次的介紹會發現我有一個新的頭銜是浙江省深遠海風電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前面給我的主任是海上風電研發中心的主任,但是這次通過浙江省專門給我們批了這個,表示深遠海風電是我們必須要邁出去的,也就是說原來國家海洋局說海上風電要雙10,又提雙20,20米水深、20公里遠,現在馬上30米水深50公里的要開發完了。今天早上提出來海上風電要開發出若干個億,這些都在深遠海,深遠海要行動起來,華東院在江浙項目比較多,我們也做福建、廣東的項目,中國海上風電各大難點的地方我們都有涉足、體會,我們采取了一些行動,現在有兩個工程,一個是三峽廣核柔直的項目,一年半的時間到現場落地下來,柔性直流這一塊馬上就會落地下來,明天上午有半天的時間主要討論海上升壓站和柔性直流的技術,柔性直流不單單是海底電纜特性的問題,還有就是柔性直流平臺接近2萬噸的重量如何的來制造、建造、運輸、安裝、運行管理,而且要保證非常高的可靠性,這一塊上面也有很多大量的研究,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去做這個研究,明天我們有一個博士會對這個平臺的一些研究有一個經驗的分享。
剛才講的比較多的是35米到50多米的水深,這個我們還是做樁基基礎,廣東和福建這部分數量比較多,而且風資源比較好,只要在安全基礎上面把成本降下來,這塊上面能做的非常多。勘察設計院要做的就是在這樣的水深條件下面的勘探平臺,我們現在已經在造的,是55水深樁腿長度85米以上的,作為勘探船里面我們這個平臺也是先進的,這就是我們申報浙江省重點實驗室里面最重要科學研究的裝備,因為我們要在這個平臺里面同時進行鉆探,同時可以做CPT,所有采樣的東西我們在船上面馬上可以進行各種沿途試驗分析工作。很的的工作我們很快在現場就要做出來了,很多裝備是綜合的,像施工裝備、風機、基礎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都非常重要,但是我覺得整個的產業鏈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深遠海并存未來五年受到電價退坡的制約比較難,近而深的還是有條件開發的,遠而淺的也是有條件去開發的,我們還是有這樣的信心,這兩個一結合,若干年以后我們把這兩個一結合,到了“十五五”期間甚至到2030年期間我們既深又遠的項目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深遠海風電已經漸行漸近,我們全體產業鏈上面共同的努力。謝謝各位嘉賓的分享,也謝謝大家的聆聽。本節圓桌論壇到此結束。(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