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程度上,目前風電場的盈利情況只能說是‘低位盈利’水平。”華電國際[5.24 -5.24%]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全國范圍內還有不少風電場并未實現盈利,這種情況下,如果因并網標準提高而推高風電場成本,卻沒有相應補償機制的話,可能對風電行業的持續發展不利。
國家電網《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7月30日一經發布,即一石激起千層浪,風電企業以往清一色接受“政策支持”的狀況開始改變,“政策寵兒”不得不直面行業發展的“高標準、嚴要求”,而風電“全額收購時代”的結束,正成為行業面臨的第一道關卡。
而且,《規定》似乎只是個開頭,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未來光伏發電等其他新能源發展也必須跨過技術“門檻”。雖然全國性風電并網標準還沒有出臺的時間表,專家也預期該標準的落實尚待時日,但可以確定的是,《規定》將對風電上下游產業鏈帶來沖擊,設備商可能進一步集中,而技術和價格將是最為關鍵的兩把“篩子”。
并網標準提高
國家電網的《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提到,風電廠在任何運行方式下,應保證其無功功率有一定的調節容量;當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偏差在正負10%之間時,風電場內的風電機組應能正常運行;風電場內的風電機組應具有在并網點電壓跌至20%額定電壓時能夠維持并網運行0.625秒的低電壓穿越能力。
長城證券研究員周濤認為,《規定》主要約束兩方面,一是風電電能質量要滿足電網要求,二是風機要滿足故障承受及電力電子調節能力。而這些技術標準,目前國內大部分風電場都難以達到。這也意味著《可再生能源法》規定的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的待遇可能將一去不返。
盡管認同并網標準設立的必要性,大唐集團有關人士仍表示,這難免將壓縮旗下風電場的利潤空間。
有風電場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對風電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全額收購”政策是否會很快被改寫、是否立即推行并網標準還不確定,畢竟嚴重依賴政策扶持的風電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全國是否會統一性地強制實施標準,還要看國家的政策導向。
事實上,新能源發電并網的難題普遍存在于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中,只是目前風電的規模迅速壯大,才導致風電并網問題的解決成為燃眉之急,可以預期,隨著我國新能源的高速發展,接下來,其他新能源發電的并網、輸送以及調峰問題也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