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海上風電管理進一步簡政放權 政策組合拳能否撬動產業
2017-01-11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數:1035
日前,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實施多年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日前,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實施多年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業內普遍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完善海上風電管理體系,規范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秩序,促進海上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風電專委會副主任徐鵬向記者表示,隨著海上風電權限的下放,有利于調動沿海各省發展海上風電的積極性,助力“十三五”海上風電裝機目標完成。
地方將獲得更大自主權
《管理辦法》稱,國家能源局統一組織全國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編制和管理;會同國家海洋局審定各省(區、市)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適時組織有關技術單位對各省(區、市)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進行評估。省級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依據經國家能源局審定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核準具備建設條件的海上風電項目。
在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 《管理辦法》的最大亮點是,國家能源局今后將不再統一編制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而由各地區按照規劃核準項目,這表明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在海上風電管理的簡政放權上又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提升了海上風電開發的靈活性。
徐鵬告訴記者,按照過去的管理體制,開展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通常需要兩年時間,施工建設3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需要一年半時間,合計下來,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至少需要三年半時間。
“新《管理辦法》出臺后,預計各地會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在簡政放權的主線下,相信海上風電項目的核準流程會進一步簡化,項目推進的效率會大幅提升。”徐鵬表示。
中船重工海裝風電市場總監張海亞認為,新《管理辦法》首先統一了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海洋局對海上風電的態度和思路,大大降低了項目開發政策風險,極大增強了開發商的信心;其次,明確了先規劃后實施的思路,并將核準權力下放到地方,同時明確鼓勵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規模較大的縣市編制規劃,鼓勵連片規模化發展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簡政放權并激發地方活力;此外,強調了環保、用海及后評估等要求,為科學健康的發展海上風電指明了道路。
不必擔心海上風電投資沖動
對于海上風電管理體制的變化,很容易讓人拿來與陸上風電管理體制做對比。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陸上風電審批管理也經歷過抓大放小、權限上收、權限下放等階段。
“2013年,陸上風電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當時通過下放審批權限,激發了行業活力。雖然都是下放權限,但當時陸上風電行業已經步入成熟期,而目前海上風電仍處于摸索階段。”上述人士稱。
目前,江蘇、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都在積極發展海上風電。據測算,一個3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投資約50億元,而且具有很強的產業鏈帶動效應。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在海上風電開發的管理上具有高度自主權后,有望加速當地的海上風電開發速度。
采訪中,也有部分人士擔心海上風電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應該避免地方政府從短期政績和經濟增長角度出發,引發海上風電投資沖動。”上述人士稱。
對此,徐鵬認為,海上風電項目占用資金多、風險大,即使地方政府有投資沖動,企業也會非常審慎,此外,真正有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進入海上風電領域的都是國有大企業,具備實力的企業屈指可數。
“類似于陸上風電圈地搶資源的現象在海上風電領域相對較少,企業更多的會從經濟性和投資收益率方面來考慮投資行為。”徐鵬說,“不過,在地方權限增大后,江蘇、福建、廣東等具有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的省份,相互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組合拳推進產業發展
根據此前發布的風電“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復合增速將達到40%以上。
在經過多輪征求意見后,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新能源標桿電價調整方案,最終決定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下調。
一位風電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是主管部門推動海上風電健康發展組合拳的一部分。“設置合理的增長目標、保持電價連續穩定、調動地方積極性都有利于促進海上風電健康穩妥發展。”該負責人稱。
張海亞表示,《管理辦法》的出臺對于主機企業總體而言是利好,但也應清醒認識到,海上風電因為可達性和環境腐蝕的問題,其可靠性的要求遠遠高于陸上風電。一款產品的成熟除了需要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完善的配套體系外,時間的檢驗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種種跡象表明,海上風電開發工作的核心是海上風電機組,而海上風電機組的開發及成熟難度巨大,需要技術和資金兩方面的強力支撐。
張海亞對《管理辦法》指出的需要“技術支撐單位做好海上風電技術服務”深有感觸。“過去十年的行業發展歷程證明,國外的裝備無法完全地及時地提供技術服務。這對于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是致命的。”張海亞說。
“海上風電不確定因素多,目前的電價水平也僅僅能夠維持在盈虧邊緣,行業的積極性能否真正釋放出來,仍要拭目以待。”上述風電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稱。
- 閱讀上文 >> 加媒:美加可再生能源競爭落后中國
- 閱讀下文 >> 奧巴馬《科學》發文:清潔能源發展“不可逆轉